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谁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过谁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4 02:56:02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历朝历代对诸葛亮都有极高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谁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过谁(1)

坐落于北京植物园的诸葛亮雕像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今湖北襄阳以西十三公里的古隆中山,当时为南阳郡辖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谁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过谁(2)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有如下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在《三国志》中亦附有陈寿在《诸葛亮集》中的序言。而《三国志注》中,裴松之亦引出袁子谈论诸葛亮的功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谁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过谁(3)

三国古迹—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建有武侯祠。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传世佳作绵延后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