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体育用品众多品牌中,敢于叫板耐克、阿迪达斯等洋品牌的,恐怕非风头正盛的匹克莫属。匹克品牌的创始人是许景南,三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在闽南山路上运送货物的板车夫。曾经,他为生活的温饱而劳碌奔波创业,如今他为中国制造的国际化道路而运筹帷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许景南的创业故事。
一、第一桶金
许景南生于1955年,祖籍福建泉州。许景南的父亲许国源是个归国华侨。早年,许国源跟随父亲远赴印尼下南洋,在他9岁时,父亲去世。作为家族唯一男丁,许国源被大伯带回家乡泉州东海乡汀洲村(今属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
许景南在泉州七中读完高中,就走出社会谋生。泉州东海,靠江靠海,许景南贩过鱼,也干过“拉板车”的苦力活。许景南说他是靠“拉板车”起家,主要是指他组建过帮别人拉货拉建材的“板车队”。而许景南的第一桶金,就是从那时候赚得的。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福建泉州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批制作服装、鞋帽的小加工厂,许景南当然也在这其中。1984年,耐克公司在泉州建了一个工厂,需要鞋面等配套厂家。许景南的一个朋友拉他入伙,条件很诱人:只要许景南出资20万元,剩下的问题都由他的朋友包干。许景南于是将目光瞄准了运动鞋,与朋友一同建厂,希望为耐克配套加工。
二、打造品牌
但市场风云诡谲,变化多端,本来准备借助世界品牌做贴牌的许景南空欢喜一场。但是,已经建好的厂也不能就此放弃,于是痛定思痛的许景南下决心,捋起袖子自己干,创立自己的品牌。1989年,许景南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匹克”,开始了创业之路。
1991年,许景南携匹克开始赞助八一男篮。通过与八一队的合作,匹克品牌为更多人所熟知,并逐渐有了“鞋王”的美誉。1993年,许景南带领匹克导入CIS系统,匹克商标也同期在全球68个国家注册,坚决走“品牌国际化”道路。
2002年,在许景南的运作之下,篮球“战神”刘玉栋成为匹克形象代言人,第二年,匹克成为CBA战略合作伙伴。借助CBA,匹克在篮球领域的资源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匹克的“篮球专业制造商”的形象得到了强化。2005年,许景南带领匹克全面启动品牌国际化战略,由此成为了匹克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而在2005年~2008年间,匹克又成为欧洲篮球顶级联赛的战略合作伙伴。2006年,许景南又邀请NBA火箭队肖恩·巴蒂尔,以及杰森·基德、贾维尔·麦基等十余位NBA球星做匹克代言人。从此匹克在美国名声渐起,中国球迷甚至总结出了穿匹克鞋能拿冠军的“匹克定律”。
三、全球视野
2009年,匹克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到2011年底,网络的冲击、成本的提高,对品牌的持续发展很不利。从2012年开始,许景南主动调整航向。在国内市场,许景南将经销商的折扣降下来,并对渠道进行调整。在国际市场,许景南通过重点投入方向的调整、发掘国际市场空白区域,开始向更大的市场展开布局。
当年,适逢伦敦奥运会举行,许景南带领匹克一举签下新西兰、阿尔及利亚等七只奥运代表团,签约数量仅次于阿迪达斯和耐克,位居中国品牌之首。这不仅创下匹克的历史,也创下了中国运动品牌的记录,打破了国外品牌在奥运会上一统天下的局面。
作为家族企业掌门人,许景南意识到,如果偏安一隅,品牌不“走出去”,很快就会被淘汰的。也正因为长期注重品牌战略,匹克在短时间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快速实现腾飞。2017年6月,匹克一举夺下了“中国商标金奖”的桂冠。
如今,许景南也是身家过亿的企业者,但他并不认为中国体育产品与世界名牌有什么技术上的差距。同时品牌国际化战略,一直是许景南父子两代人传承发展计划,目标也很清晰,就是把匹克升级为体育产业集团。
关于许景南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欢迎关注,一起讨论更多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