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刘备,字玄德。那么玄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玄德一词出自《老子》中的“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刘备,字玄德,提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这句话怎么跟书店里的《道德经》好像有点不一样呢?其实,《道德经》本来不叫《道德经》,叫《老子》,或者叫“德道经”还更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老子》一书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有不少地方都被改动过,甚至不少地方还歪曲了老子的本意,导致后世认为老子是一个消极出世之人。近些年,随着长沙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和荆门郭店楚墓《老子》竹简的出土,《老子》古本才得以重见天日。而这些古本中,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所以叫“德道经”是不是更合适呢?
老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是道德的代言人
言归正传,让我们来说说究竟什么是玄德?按照老子的说法,玄德就是“天地生育万物养育万物,生育万物但不将万物占为己有,帮助万物但不以此为要求回报的条件,成长万物但不肆意主宰万物的命运。”说白了,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治理智慧,也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表现。
听着好像很高级,其实也是很简单,这就像种树一样,只要选择一块合适的土壤,播下种子,提供足够的阳光和水分,小树苗自然会依靠自身茁壮成长,最多也就是在它被风刮倒的时候给扶一扶,小树苗会长成什么样自有它自身的安排。如果我们强行干预它的成长,可能还会导致“揠苗助长”的结果。
玄德的本义就像种树一样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其实也是一样,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和天赋,因材施教,培养孩子属于自己的独立完整的人格。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这里可以讲到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求先后向孔子提出同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当我听说有一件好事的时候,是不是要马上去做”。孔子回答子路说:“你要先请教有经验的前辈,然后才可以去做。”但对冉求却是说:“你听到后应该马上去做。”这时候,站在孔子身边的学生公西华就很疑惑,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却是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解释说:“子路很勇敢,但是容易轻率行事,所以我让他三思而后行;冉求做事顾虑多,不够果断,所以我有意鼓励他勇敢一点。”这是孔子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