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咔咔洗
编辑|t
引言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绕不开这样两个命题,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个作为旧式农民起义的高峰,一个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两个看似有并蒂连理的联系,结果悬于云泥两端。
单以成败而论,太平天国几十万人最终被戬灭,天京陷落;而辛亥革命仅靠几万人便推翻了清王朝,终结了君主专制在中华的根蒂,那么造成这样如此巨大的反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近代中国的大变动示意图)
一、客观环境的必由限制首先二者的历史背景就不一样,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总体而言,不论是高层当轴者,还是底层的平头老百姓都尚未对清廷失去信心。
而辛亥革命的时代主题就不一样了,“旧俗之俱在,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去之”,这是当年《民报》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可以说,经过清廷几次自救和改革的失败,人们对清廷统治普遍失望,先前康梁鼓吹的开明君主制已经丧失人心,“革命”的呼号已经歘然欲伸。
(近代中国)
当然,仅仅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成功,归因于一个模糊的时代主题显然有失公允,毕竟太平天国全盛时期也是夺占了清朝半壁江山,而革命军低谷期也有被围剿失利的情况。
*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不论何时,敌我力量的对比之于战局而言都是举重若轻,从这个角度来说,太平天国和革命军之所以成败异变,也是由于所面对的清政府的力量不在一个量级。
太平天国时期,清朝业已没落,他所赖以起家的“八旗”、“绿营”等军队也早已废弛,这为太平军的早期突围打开了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