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后人现在怎样,杜月笙后人现状如何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6 20:41:58

杜月笙与戴笠

为了宣扬抗日,杜月笙不惜斥巨资买下我党组织设法出版的 《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进步书籍,烫 上“杜月笙赠”的金字送给租界内的各大图书馆。他还利用帮会从事情报、策划暗*汉奸等活动。

昔日的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筱庵,便是在他的协助下被除掉的。此外,杜月笙还为抗日募集了无数的捐款,这些钱通通被送往了抗日前线。

如果此前杜月笙仅仅是“不那么像黑帮人士”,那么抗日时期的杜月笙则彻底蜕变成了真正的抗日志士。

但,即便后来,杜月笙被蒋介石赐予了各种“正规”的头衔,他的最重要身份也一直是黑帮大佬。

要彻底摆脱这一身份只有一个办法:带着帮会人员跟着蒋家成为正规军。到那天,他杜月笙便也真正从了“白道”。

可最终,即便杜月笙做了如此多努力并还跟着蒋介石走了,蒋家也没有给杜月笙他想要的一切,这些的背后自然离不开复杂的政治背景。

最难过的时候,杜月笙痛不欲生,情绪几近崩溃时,他在谈到蒋介石时说:

“我拿他当兄弟,他却拿我当夜壶。”

也难怪杜月笙会说出这样的话,蒋介石的“不接纳”实是断了他最后的念想。

杜月笙辞世时两句遗言中的另一句说得便是他的这个念想,他说:

“我是没有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杜月笙辞世当日,当目睹一切的好友钱新之喃喃道“他没有希望了”时,一向沉稳大气的冬皇孟小冬突然发疯似地冲着在场众人大喊道:

“他不这么死心塌地跟着老蒋,会没希望 吗 ?!”

因为当时老蒋的“特使”在场,众人忙捂住孟小冬的嘴,可她却仍声嘶力竭地挣脱开喊道:

“就是你们让他跟着老蒋逃出上海, 踏上了不归路啊 !

孟小冬不愧为杜月笙晚年的挚爱,她懂他,也只有她知道,他临终的遗言是在感怀自己想带着兄弟走白道的理想破灭了。

杜月笙的后人现在怎样,杜月笙后人现状如何(5)

杜月笙与孟小冬

孟小冬痛苦欲绝,离开时的杜月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4岁那年,杜月笙冲着奶奶喊出的那句“我一定要一身光鲜,一家风光!我要起家业,开祠堂!”终只实现了一半,他起了家业、开了祠堂,也风光了,却终究没有“光鲜”。

光鲜从来属于“白”,不属于“黑”。

好在,杜月笙的后人终把他的这一理想实现了。

杜月笙一生共有八子三女,分别是大太太沈月英所生长子杜维藩;二太太陈帼英生所生杜维桓、杜维翰、杜维宁三子;三太太孙佩豪所生杜维屏、杜维新两子;四太太姚玉兰所生四子女,儿子杜维善、杜维嵩,女儿杜美如、杜美霞;五太太孟小冬养女杜美娟。

11子女均对父亲极其敬重,长子和三子甚至还曾透露:想要成为父亲一样的人。但杜月笙遗言被公布后,他们中的每一位都谨遵父亲遗言,未走黑道。

杜月笙长子杜维藩最终成了台湾一家银行的高级职员,次子杜维桓则选择了从政,他后来任职于联合国总部。三子、四子杜维屏、杜维新则成为了商人,他们的商业多集中在巴西、美国等地。

杜月笙五子杜维翰在黄埔军校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他虽是是军校毕业,却和父亲一样温文尔雅,很有文人的儒雅气质。

六子杜维宁一直做着极其普通的工作,并最后在上海终老。

七子杜维善先在台湾地质部门,后迁居加拿大经商。杜维善是杜月笙子女中露面较多的一位,他除了是商人外,还是一名知名度很高的古钱币收藏家。

杜月笙的后人现在怎样,杜月笙后人现状如何(6)

杜维善

2003年, 杜维善把毕生收藏的名贵古钱币捐赠给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给予其“上海市白 玉兰荣誉奖”,上海博物馆还专设 “维善钱币馆”,供各界人士参观。

杜月笙八子杜维新早逝于台湾,这里不做过多赘言。

杜月笙的长女嫁给了约旦外交官,成为了一名外交官夫人。次女杜美霞是四太太所生,却是孟小冬抚养长大,所以与孟小冬感情更好。晚年孟小冬就由他照顾。

三女杜美娟和大姐一样,嫁给了一位华裔美国外交官成为了外交官夫人。

想来,若杜月笙能看到子女后来的种种,他定会无比欣慰。他们都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无一人从黑道。他们不仅都干着正经、光鲜的工作,还都在各行各业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今天杜月笙的孙辈几乎都在国外,他们中的很多,如杜月笙外孙文琦、文瑞等都不再会说中文,但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而这,也正是只上过半年私塾的杜月笙所期待的。

杜月笙曾半开玩笑地表示自己曾有一个做文人的梦,这大概是他一生喜穿长衫、说话轻言细语的原因所在吧。他的这个理想,他的孙辈中有人以从文的方式终帮他实现了。

这一切的圆满,也是杜月笙极其重视子女教育的结果。

更让人欣慰的是,杜月笙的后人里,有后人真正懂他,他的女儿杜美如就是其中之一。

《建国大业》上映后,有人问杜美如如何评价冯小刚扮演的父亲时,她笑笑说:

“样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点不像,我父亲是从不戴墨镜的”。

杜月笙的后人现在怎样,杜月笙后人现状如何(7)

杜美如只一句“不戴墨镜”,便将一生努力挣脱“黑、流氓气”的杜月笙巧妙送到了世人面前。在一次采访中,杜美如轻叹的那句“他喜欢人们叫他‘杜先生’”里,也饱含着她对父亲“文人情结”的理解。

客观看杜月笙的一生,他的“邪”比“正”更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能在最黑暗的年代里的黑暗深处,始终向“白”,这种精神值得被世人肯定。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