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是没资格进诏狱的,作为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诏狱要想弄死一个犯人,喝口水也能让他噎死。但诏狱要不想让犯人死得那么快,有一百种办法。他们精心计算好一个个酷刑的尺度,让犯人承受极度的生理痛苦又不至于死亡。
比如“洗澡”,诏狱的洗澡类似于*猪,将犯人捆在铁床上,浇上开水后用铁刷刷洗,几刷子下来就皮开肉绽,但由于力度和部位把握的恰到好处,犯人又不至于很快死掉。
如果洗澡太血腥,还有不见血的酷刑,比如立枷。犯人必须戴着50-300斤不等的重枷昼夜站在特制的木笼里,脚下可垫砖若干块,受罪的轻重和苟延性命的长短,全在于抽去砖的多少。
诏狱酷刑的丰富程度令人脑洞大开,据说总共有五大类十八种套餐,叫做五毒俱全,因为过于残酷,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而言之,把它想象成一个修罗场就对了。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北镇抚司实际相当于一个挂名在锦衣卫下面的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独立司法机构。在洪武年间,得到朱元璋授权的北镇抚司缇骑四出,不辞辛苦的抓人塞满诏狱,为胡李党案立下汗马功劳。*到洪武十九年,受牵连致死者已达到三万多人,超过了锦衣卫设立前的一百倍。
在这其中,随处可见直接向皇帝负责的锦衣卫的身影,北镇抚司的恐怖名声,也就是在那时建立起来的。
在洪武朝,整个锦衣卫并没存在太长时间,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到洪武二十六年裁撤锦衣卫,锦衣卫仅仅存在十一年,就被废除。
老朱设立锦衣卫的目的很清楚,锦衣卫只是他强化君权,清洗功臣的工具,经过胡蓝之狱及郭恒案、空印案的洗礼,开国功臣基本被一网打尽,剩下的再也没有威胁,锦衣卫这把快刀,也到了封存的时候。
朱元璋不再需要锦衣卫,不代表他子孙不需要。朱棣靖难成功,一登大统之后,怀念建文帝,质疑他得位不正的旧臣大有人在,迫切需要有人帮他干上一些不甚光彩,见不得光的事,重设他老子用得得心应手的快刀锦衣卫实在是大有必要,于是纪纲成为了第三任锦衣卫指挥使,也是永乐朝首位锦衣卫指挥使。
纪纲,山东临邑县人,建文二年投北军,被朱棣收为账下亲军,因功授千户,朱棣心腹。
朱棣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纪纲执掌天子亲军和北镇抚司,替成祖诛*建文旧臣,铲除异己,锦衣卫的事业在纪纲手上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冤*断案高手周新和大才子解缙。周新刚直不阿,解缙恃才傲放,两人都不为朱棣所喜,纪纲善于揣摩上意,事情办得很妥帖,也得到了朱棣的欢心。
永乐十四年,很受宠的纪纲很突然就死了,死得很惨——凌迟处死。
纪纲被*一点也不奇怪,锦衣卫指挥使们有掉脑袋的传统。
作为天子亲军锦衣卫的统领,看似光鲜的锦衣卫指挥使,风光不一定,要命倒是真的,作为替皇帝扛脏活累活的机构,无论干得好还是干得不好,都是在刀尖上跳舞。有明一朝,能善始善终的锦衣卫指挥使不超过一半。窦娥冤吗?冤不过锦衣卫指挥使,他们的结局往往千奇百怪,死得花样百出。
毛骧是开创基业的第一任指挥使。他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原本是军中一名武官,征讨有功,一直擢升到都督佥事,这已经是个正二品武职,毛骧当然是深受朱元璋信任的。
问题是,受到朱元璋信任并不是什么好事。朱元璋用人如用刀,毛骧在他手里,也只是一把*人的利刃而已。
得到朱元璋信任的毛骧就任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帮助老朱办理胡惟庸案是他他辉煌的顶点,也是人生的终点。
当案件处理接近尾声时,毛骧莫名其妙就成了胡惟庸余党,锦衣卫首任指挥使就这样被不明不白的处死。
毛骧死了,锦衣卫还在,还要继续为朱元璋清洗功臣的事业发光发热,这种情况下,蒋瓛成为了第二任锦衣卫指挥使。
蒋瓛兢兢业业,踏实肯干,既胡惟庸案后,完成了另一桩大案—蓝玉案的调查处理工作,功臣勋贵被进一步一网打尽。
蓝玉案处置得如此合自己心意,蒋瓛深受朱元璋好评,一高兴,也给予了他与前任毛骧同样的赏赐——掉脑袋。
什么,你问原因?还需要吗?
蒋瓛的命运和毛骧如出一辙,这是锦衣卫首任的两位指挥使,也是洪武朝仅有的两位。如果说锦衣卫是朱元璋的一块抹布,那锦衣卫指挥使就是抹布上最脏的那一处,无法见人也无法洗白,只能挥刀截断,两位指挥使人头落地即是明证。
轮到纪纲了,纪纲的死因公开罪状是“谋逆”。
稍作分析,就知道纪纲谋逆有多不靠谱。纪纲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所有的权力都来自朱棣。假设他谋逆成功干翻了朱棣,是能自己当皇帝呢还是当个权臣操纵废立呢,如果一样都做不到,他谋逆的动机是什么?
纪纲死得突然而又迅速,当天被指控,当天逮捕审讯,当天就被凌迟处死,于法于理都不合程序,也是大明绝无仅有的。
经过调查三个月后,对外宣布的理由是纪纲谋逆,不过真正原因恐怕人人都心知肚明。纪纲没有谋逆的动机,朱棣有处死纪纲的动机,他知道的太多了。
纪纲同他们的前任们一样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