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艳亮丽的花朵
2、才子佳人传奇情爱的仰慕。细读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对才子佳人大胆的追求自己理想的情爱是持肯定态度的。其实,这也是作者理想的婚姻形式,也是作者对理想的情爱的追求。在肯定男女情感私欲合理的基础之上,相貌美丽和才华超群成为了才子追求"佳人"配偶的标准。《小道人一着饶天下 女棋童两局注终身》周国能得异人传授,身怀绝技,小时就靠围棋赢得名声。况且礼度熟娴,性格高傲,变尽了村童气质,弄做个斯文模样。他的心愿是找个好女子为妻。他开始远游,走到辽国,见到辽国第一女棋手妙观,倾慕妙观的相貌,几经周折,通过对局,赢得了妻子妙观,成就了婚姻。那辽国第一棋手妙观,棋艺自是高超,相貌也是美丽。这正是周国能的择妻标准。并且周国能打败辽国第一棋手,"也与中国吐一吐气,博他一个远乡异域的高名,传之不朽。"这也是任何一个才子所追求的理想。《莽儿郎惊散亲莺燕 龙香女人和玉蟾蜍》里杭州秀才凤来仪,一日见到书房外墙外楼上貌若天人的女子杨素梅,通过诗文传情,几经周折,才定下相会的佳期,风来仪自是欢喜。至夜,明月升起,两人才要成就好事,不料,被窦家兄弟撞开房门,拉去喝酒,杨素梅等到天明,慌忙离去,风来仪回家来,已成枉然,一场好事就此耽搁。后素梅被外婆冯家接走,风来仪也被舅舅金家接走,上京会试。素梅后又许亲金家(其实就是风来仪),素梅不知,心里想着风来仪,心怀鬼胎,长吁短叹,愁闷无比。风来仪考取功名,回家完婚,说定下的是冯家小姐,心里想着素梅,也自是非常悬念,眼泪汪汪。后晓得来由,两人终于成就了婚事。小说结尾这样写道:"从来侠女会怜才,到底姻成亦异哉。也有惊分终不偶,独含幽怨向琴台。""侠女"择偶的标准是"才华",作者叫惊散的鸳鸯成就了连理,这的确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情爱的追求和仰慕。小说《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说得更是离奇。闻俊卿不但"丰姿绝世",而且"习得一身武艺,最善骑射,直能百步穿杨。模样虽是娉婷,志气赛过男子",还"学得满腹文章,博通经史",入了学,做了秀才。同窗好友魏撰之、杜子中,也是出群才学,英锐少年,彼此意气相投,学业相长。闻俊卿要在两个里头选一个嫁她。两个并起来,觉得杜子中同年所生,凡是仿佛些,模样也是他标致些,更为中意。杜子中见俊卿意思又好,丰姿又妙,也自有意。那魏撰之还有一番宏论:"而今世界盛行男色,久已颠倒阴阳,那见得两男便嫁娶不得。"。闻俊卿用箭射中鸦头,子中拾的,有事弃箭自去。魏撰之拾的,与闻俊卿会面,虽有了"竹箭之约",私下里便认撰之为夫婿。不料,闻参将与备道不合,被参入狱。俊卿上京城诉怨,解救父亲。路上,闻俊卿与景小姐定下了姻缘,并留下了魏撰之交给俊卿的羊脂玉瑙妆作为信物,匆匆赶往京城。时下,两同窗都已高中,魏撰之回家找俊卿,意欲完婚。杜子中与闻俊卿同室睡眠,识破俊卿女身,说明拾箭缘由,虽与俊卿成就了好事。子中想方设法,救得丈人闻参将。回家成亲,与魏撰之说明缘由,多方周转,说明缘由,移花接木,成就了魏撰之与景小姐的婚姻,皆大欢喜。结尾以诗赞道:"世上夸称女丈夫,不闻巾帼竟为儒。朝廷若也开科取,未必无人待贾沽"。这个佳话,提出了佳人自主择婚、婚姻自由的观念,而且对女佳人的才能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些表明了作者对才子佳人传奇情爱的仰慕,这也是作者理想的婚姻形式和观念的反映。素雅亮丽的花朵
3、对僧道情欲的否定。明代末期,三教鼎力,佛道两教盛行,作者虽然接受了佛道两教的思想,认为一些描写自然情欲的作品是"得罪名教,种业来生。"肯定名教的地位,维护名教的声誉。但同时也对一些败坏佛道教义、肆意奸淫的僧侣们的行为,给予了无情的暴露和批判。如《酒中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对赵尼媪以及弟子本空,不受教门戒律,肆意行淫,坑害良家妇女的行为进行了否定。这一点,在《西山观摄录度亡魂 开封府备棺追活命》里说得更加明确。开头开宗明义,肯定了宗教的地位,"三教从来有道门,一般鼎足在乾坤。"。然后说明了道教的修为的要求。"这家教门最上者,冲虚清静,出入有无,超尘俗而上升,同天地而不老。其次者,修真炼性,吐故纳新,筑坎离以延年,煮铅汞以济物。最下者,行持符录,役使鬼神。设章醮以通上界,建考召以达冥途。"此是正法。举出了任道元行法半世,一时心中懈怠,口内亵渎,得到显报的事后,说"何况而今道流,专一做邪淫不法之事的,神天岂能容恕?"说明不守道规,必遭报应。故事叙述了西山观观主黄妙修师徒三人,与寡妇吴氏私通宣淫,被开封府查明杖责致死的事实,着实是对不法道教之徒的警诫。《夺风情村妇捐躯 假天语幕僚断狱》开头诗云:"美色从来有*机,况同释子讲于飞。色中饿鬼真罗刹,血污幽魂怎得归?"在讲了临安寺僧广明,奸淫妇女,被郑举人发现,想*害郑举人,反被举人葬送性命的故事后,针对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看官,你道这些僧家,受用了十方施主的东西,不忧吃,不忧穿。收拾了干净房屋,精致被窝,眼在床里没事得做,只想得是这些事体。虽然有个把行童解馋,俗语道'吃*馒头当不得饭。'亦且这些妇女们,偏要在寺里来烧香拜佛,时常在他们眼前晃来晃去。看见了美貌的,叫他静夜里怎么不想?所以千方百计弄出那奸淫尸体来。只这般奸淫,已是罪不容诛了。况且不毒不秃,不秃不毒,转毒转秃,转秃转毒,为那色事上专要性命相搏,*人放火的。"正文就讲了一个善于风情的杜氏到太平禅寺里避雨,跟寺里的僧人智圆、老和尚大觉宣淫,因杜氏喜欢年少的智圆,以后冷落拒绝老和尚,老和尚大觉持刀逼迫,意欲与杜氏行淫,杜氏不从,大觉就将杜氏脖颈勒断致死。最后,老和尚大觉被打死,得到了报应。这些篇章记叙了不法僧人道士的恶行,自然应该给予否定。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某些不法僧道作恶多端的事实的反映。靓丽幽雅的小花朵
4、对士子偷情行为的宽容。读书的士子,肩负着辅佐君主的责任,他们通过科举,一步就可以迈入仕宦之途,在一夜之间,"贱的可以立贵,贫的可以立富,难分难解的冤仇,可以立消。极险极危的道路,可以立平。"。由于士子阶层的特殊性,即使做下些"没脊梁、惹羞耻"的纵欲偷情的事,也是可以宽容的。如《通闺闼坚心灯火 闹囹圄捷报旗铃》中,衣冠宦族子弟张幼谦,与同馆女罗惜惜,小时就做下了情爱之事。长大以后,张幼谦还想着罗惜惜,几次寄诗抒发爱慕之情。后又托马泊六的领袖杨老妈去说亲不成,就私下践了罗惜惜爬墙而入的约会,两个在绣楼上成就了好事。不料,罗父与当地富户辛家公子订立了婚约。张幼谦会试后,再度越墙与罗惜惜相会。不料,被罗母发现,罗父捉奸,并诉至公堂,张幼谦辩称自己是"情投意洽,私立盟书,誓成偕老",非"孟浪男女宣淫也"。知县见他"人材俊雅,言词慷慨",就产生了周全之心。看得供词,竟对张幼谦大加赞赏,对罗仁卿说:"如此人才,足为快婿。"后辛家坚持要治张幼谦的罪,张幼谦被打入牢狱。幼谦喜报高中,张父托人周全,几经周折,知县做主,成就了张罗两个的婚姻。幼谦也"上春宫,一举登第,仕至别驾,夫妻偕老而终。"最后的赞诗写道:"漫说囹圄是福堂,谁知在哪报新郎。不是一番寒彻香,怎得梅花扑鼻香?"你看,该诗充满了溢美之意,这表明作者对士子张幼谦的偷情行为,不仅不给予追究,而且还充满了赞赏之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闻人生*翠浮庵 静观尼昼锦黄沙巷》开头的一番议论很是精彩,"说话的,依你如此说,怎么今世上也有偷期的,倒成了正果?也有奸骗的,到底无事,怎见得便个个死于非命?看官听说,你却不知一饮一喙,莫非前定。夫妻自不必说,就是些闲花野草,也只是前世的缘分。假如偷期的成了正果,前缘凑着,自然配合。奸骗的保身没事,前缘偿了,便可收心。为此也有这一辈,自与那痴迷不转头,送了性命的不同。"一个男扮女装,混入尼姑庵与尼姑和妇女偷情,最后备受惨苦,事败身亡。一个士子与尼姑偷情,最后考取功名,奉旨完婚,成为了佳话。作者把读书士子偷情得成正果的原因,竟归为了前缘,这是作者思想的局限。作者无法解释这个问题,也只好归为前缘,说成天定。作者用欣赏的笔法细致地去描写这件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实是表达了作者对士子的纵情偷情行为的宽容,甚至是赞赏。扑朔迷离的花朵
对失贞女性的同情。贞洁观念,一直是套在妇女身上的枷锁。女子失去贞节,被视为不洁,甚至她做人的权利将要被剥夺。而凌蒙初所持的妇女贞节观是大度的,宽容的,甚至可以说是解放的,反传统的。如《姚滴珠避羞惹羞 郑月娥将错就错》,姚滴珠被骗成为了财主吴大郎的外室小妾,案件侦破后,丈夫潘甲并不追究姚滴珠的失节行为,领回家中继续生活。《酒中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里,贾秀才的妻子巫氏,被赵尼媪设计失身于卜良。贾秀才不但不迁怒于巫氏,反而规劝要自*的妻子,并与妻子一起定下计策,*死了自己的仇人。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妇女失去贞节,是同情的,也是宽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