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展览“卢西安•弗洛伊德:自画像”(Lucian Freud: The Self-portraits)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出。正如展览名所言,此次展览极其难得地集合了56件弗洛伊德的自画像,通过展览似乎看到这位英国艺术家是如何坚定地盯着自己、审视自己。
此次展览最初的想法来自弗洛伊德的长期工作室助手大卫•道森(David Dawson),在弗洛伊德生前他们就商讨过办一场自画像展,但直至2011年7月弗洛伊德去世,也没有实现,后来则鲜有人提起。在大卫•道森看来,弗洛伊德的自画像具有一种难以捉摸的品质,让人联想起捉迷藏的游戏。
此次展览由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大卫•道森共同策划,这些自画像在此之前从未被作为独立的创作元素进行展出和研究。
弗洛伊德,《反思》(自画像),布面油画,55.9 x 55.3 cm,1985
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22-2011)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肖像画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为数不多地以多种形式描绘自己的画家之一。
从1939年开始最早的肖像画创作,他的自画像涵盖其近七十年的艺术历程,也从自画像探索出画家的心灵和艺术发展的联系,并且可以追溯从他早期创作的线性图形到后来“多肉“绘画风格的演变。
当这些贯穿其一生的自画像同时呈现,似乎能看到艺术家对自己的研究,他年轻时将自己描绘成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卡同(Acteon),在生活中稍作沉思;但在他71岁时,则以仅穿一双鞋的裸体面对自己。可见他对衰老过程的深入研究。
展览现场
当被问到他认为自己是不是一个好模特时,弗洛伊德则说:“不,我不接受从自己身上看到的信息,这就是麻烦的开始。” 正是这种“麻烦”使弗洛伊德的自画像如此引人注目。
当弗洛伊德18岁时,他的脸庞平坦,眼中闪烁着忧郁的光芒,到了1943年的自画像中,弗洛伊德穿着一件深色外套戴一条窄领带,有着笨拙的大耳朵,看起来古怪而镇定,手里拿着一根白色的羽毛。
弗洛伊德,《拿羽毛的人》,布面油画,76.2 x 50.8cm,1943
展览中的每一件自画像作品,都见证了艺术家以自己为写照的艺术发展,一个人以自己不稳定的形象进入画面,与自己对话、被赋予自己、为自己创造。 有时我们会看到弗洛伊德对画面外瞥一眼,或者转过身来,似乎不知所措但又清楚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