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
陈廷敬(1638—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选庶吉士,授内秘书院检讨。康熙十五年(1676),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后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九年(1710)任《康熙字典》总修官。
廉洁故事
//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陈廷敬的儿女亲家、湖北巡抚张汧被人在康熙皇帝面前告了,说他贪污腐败严重,应该严加惩处(居官贪劣,应敕部严处)。张汧得知消息,急忙派人拿着银子进京找到亲家陈廷敬、高士奇和徐乾学,心想,这三人康熙皇帝都恩宠有加,如果他们肯出手帮忙,此事定然能够解决,不会掀起大的风波。出乎意料的是高士奇和徐乾学收了张汧的银子,而亲家陈廷敬却一口断然拒绝,并拒收他所送来的银子。康熙皇帝一查,发现张汧确实存在贪污腐败的大问题,要将张汧斩首。张汧吓得胡乱编造,说自己贪污的银两都贿赂了陈廷敬、高士奇和徐乾学。徐乾学和高士奇知道后立马找皇上撇清关系,之后两人更是一同贿赂康熙皇帝身边人,让他们指控陈廷敬,说他和张汧是亲家,沆瀣一气,张汧只送了银子给陈廷敬。陈廷敬从头到尾都知道这件事,也没拿过一分钱。夫人劝他快去找皇上澄清,但他却摆摆手。虽然莫须有的指控让他无奈,但是他也很清楚,在风暴的中心,说再多也无用。张汧和自己是亲家,高士奇、徐乾学和自己又关系甚密,所有矛头都指向自己,康熙如果下旨宣布自己无罪,其他官员势必认为皇上徇私,陷他人于不义,何况还是当今圣上,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好处?陈廷敬忍了,他不提冤屈,向康熙帝上《俯沥恳诚祈恩回籍以安愚分疏》,向皇上谢罪,恳请回家守孝。康熙皇帝允了陈廷敬的折子,让他回到南书房,安静处之。这之后,陈廷敬安分守己,除奉旨修书外,便在家中钻研学问,不曾交际,也不参与政事。康熙二十九年(1690),张汧案过去三年之后,康熙皇帝重新重用陈廷敬,任其为左都御史。以往受罚之人是不予加封的,陈廷敬隐忍三年,不声不响就破了戒律,而当日和他一起被解职的徐、高二人早已休致回籍。
析事悟理
//
亲家犯法,陈廷敬拒收贿赂不予相帮,本是磊落之举,却反被小人诬陷,那真如窦娥般冤枉。作为皇帝信臣,他不加辩解,反而上疏谢罪,恳请归家守孝,以己之冤屈,保皇上之公明,最终重获重用,丝毫无损。这个故事,今天讲来依然发人深思。清者自清,但也需要智慧与能力,要学会委曲求全,学会隐忍担当,处处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做一个公道正派的领导干部,不光要坚守清廉、不徇私情,还需经得起考验,受得起委屈,相信真金不怕火炼,身正何患影斜,事情终有还原真相的一天。
原标题:《廉行致远丨⑨守法篇——陈廷敬:不徇私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