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僧苏曼殊经典句子,苏曼殊最美的一句诗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11 16:59:50

河合仙氏终究是他的姨母,这时候的曼殊还算有母系关怀,但后来姨母也受不了苏杰生发妻陈氏的虐待,离开了苏家回到日本。在此间苏曼殊至于李世民,当初终究无福消受波斯国这样的美人,在他们还没亡国时把她们送回了本国,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一棵没有根的小草,遭到旧社会大家庭的家族的虐待,十三岁上甚至得了病也无人给医治,差点被困死在柴房。

苏曼殊不仅经历了失去亲人之痛,后来又经历了家道中落,他就像现代版的哈利波特一样,被寄养在姑母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还好他的表哥林紫垣待他不错,成年后资助他去了日本留学。
在六年的留学生涯里,苏曼殊过的是苦行僧的日子,经常是没有灯点,没有饭吃,但他却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吸收新思想和文化。

这所有的经历,都给后来学有所成的苏曼殊,带来了宝贵的人生经验。苦难孕育的往往是伟大和大智慧。苏曼殊后来的成就,想必离不开他所遭受的苦痛。

爱而不得总是让人大彻大悟

苏曼殊十五岁时,随他的表哥到日本求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的初恋,那女孩是他养母何仙氏老家的一个女孩,名叫菊子。二人正值青春年少,懵懂人美丽的感情在两个少男少女的心中滋生了出来,这原本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却不想遭到苏曼殊家族的强烈反对。

我一直在想,为何苏曼殊家族对与异族通婚这么反感,但这又能说是苏曼殊的错吗?我觉得是源于他风流老爸的基因,若不是他娶了日本妻子何仙氏,也就不会有苏曼殊悲情的一生了。

然而该发生的事情总还是躲不过,苏曼殊的本家叔叔介入了他们俩的爱情,把这件事闹到了菊子的家长那里,结果菊子竟然被盛怒的父母当众打了,菊子竟然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孩,她为此投河自*了。

菊子的死亡对苏曼殊打击很大,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苏曼殊这一次彻底心灰意冷,回到广州他便到蒲涧寺出了家。

情僧苏曼殊经典句子,苏曼殊最美的一句诗(5)

苏曼殊和爷爷奶奶

对于他的前半生来说,所有关于感情之事,他总是“爱而不得”,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人最需要的两大情感依托,都是他致命的硬伤。苏曼殊的出家,当时并不代表他大彻大悟,毕竟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大概是源于叛逆,出家的行为,是对家族势力无声的反抗。

但是出了家的苏曼殊,却在这风雨飘摇的乱世,不再受世态格局的束缚,他反而开始喝酒、吃肉、出入青楼,披着道德的袈裟,做着最不合时宜的事情,那就是,极力挣脱统治阶级的枷锁,争取自由。

没受过压迫的人想必很难理解苏曼殊后来,放荡不羁的人生态度。他寄情诗文、纵情声色,内心却从没有偏离一个孩子的初心,在他无数遍逛青楼的经历中,却未曾与任何一位“红颜”有染,以至于他甚至不知道,男女也需要像动物那样交媾才能生下孩子。

他逛青楼,出手资助青楼名伶,都是出于对她们凄凉身世的同情,同情她们在女性不能自主的世道下,被逼良为娼。这就是他的悲悯。

情僧苏曼殊经典句子,苏曼殊最美的一句诗(6)

用最真的心渡最深的情。后来在一次音乐会上,他偶遇真爱,那是一个日本弹筝女子,想必他是动了情的,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写了一首诗:“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他终究是守住了底线,亦或许他是怕重蹈覆辙,放手也是一种成全。

人生何处是归鸿

苏曼殊的一生,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轰轰烈烈,其实细想下来,他只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那就是菊子。

菊子的离世,是压倒苏曼殊最后一根稻草。他的人生从此放荡不羁,拼命争取自由。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对世情不公的呐喊。

情僧苏曼殊经典句子,苏曼殊最美的一句诗(7)

我看来,他的“为僧”是对当时清政府统治的一种极端讽刺,他披着袈裟,闹着革命,正是他与这个世界对抗最极端的方式。

如果你懂他,你就不会说,他是一个披着袈裟的浪人了,苏曼殊好吃、敏感、身体体弱多病,于35岁死于肠胃炎,结束了他这看似荒诞不经的一生。

在我看来他最优秀的一笔,不仅仅是他的感情纯洁,他最真挚的心,是闹革命。他反抗清政府统治,他在东京加入过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甚至为了让清朝老百姓醒悟,想以自*的方式殉国。

所以说苏曼殊是具有大爱之人,他的感情是世间最真挚的信仰,至于是否真正吃斋念佛,又有何重要呢?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