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纷纷独立,国民对清廷退位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当时的溥仪才登基3年,还只是个6岁的小娃娃。一切国政大事,都由他的养母隆裕太后做主。
隆裕太后深知大势已去,在与国民政府签下《清皇室优待条件》后,颁布退位诏书。延续了20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终结。
作为亡国之君,溥仪并没有像历代国君那样,或被砍头,或被流放,而是被允许保留帝号,并住在紫禁城中。
照一般的理解,溥仪已经退位,也就没有什么危害了。为什么冯玉祥入主北京后,还要将他撵出北京城呢?
(溥仪旧照)
一、无视国民苦。
溥仪退位后,不光是他,包括皇室所有成员都担心,《清皇室优待条件》能不能执行万万年。所以,溥仪生父载沣,一直在与国民政府协商,想将《清皇室优待条件》写进宪法。
除此外,溥仪这个人,总觉得自己虽是皇帝,却不能行使皇帝的职责,是一种对民国政府的牺牲,所以他要起生活费来很有理,认为这是他应该得到的。
国民政府对溥仪相当客气,时任国民政府大总统的袁世凯,见了他时,还照例称他为“陛下”,甚至还想过要把女儿嫁给他做皇后,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在溥仪结婚时,财政紧张的国民政府,还从关税中挤出10万白银,作为给他的大礼。
随着军阀混战,国民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在给予溥仪的生活费上,就有所拖延和减少。结果,溥仪大为光火,借助国际舆论指责国民政府违约。
(张勋旧照)
二、一心想复辟。
溥仪退位后,一直和满清遗老和保皇派们秘密往来,积极寻找机会复辟。
1917年6月,前清遗臣张勋假借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军进京,发动兵变,推翻了黎元洪。在他和一些满清遗老的拥护下,溥仪复辟称帝成功。不过,随着黎元洪的反扑,这场复辟闹剧,仅过了12天便结束了,溥仪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
但溥仪却并未因此放弃复辟的野心,他不断地勾结各路军阀和外国列强,企图伺机再次复辟。
这样的一种行动,让冯玉祥和很多人都很担心,觉得呆在紫禁城里的溥仪,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庄士敦旧照)
三、盗卖国宝文物。
溥仪一直把宫里的古董字画让人偷拿出宫去变钱。
后来溥仪认识了英国军官庄士敦。在庄士敦的影响下,他不仅开始接受新事物,比如穿西服、骑自行车等,还一心想要出国留学。但他的想法却遭到满清遗老们的反对。
溥仪为了实现愿望,于是故意以赏赐的名义,将一些珍贵的文玩字画等交给弟弟溥杰,让他拿出宫去卖。这样持续了大半年,后来还是被参与其中的一个太监向内务府举报了,偷卖文物的计划才落空。
不过,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说,他早知道不可能在宫里住一辈子,所以他一直很有心计的,或以赏赐或以送人的形式,将宫中的古董文物让他的家人带出宫去。
(冯玉祥旧照)
四、造谣生事添乱。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靠贿选当上总统的曹锟,并推翻北京政府后。满清遗老和保皇派们立刻到处散布“皇帝又要坐龙廷了,大清马上又要回来了……”之类的谣言,闹得北京城内人心惶惶。那些剪了辫子闹革命的人,害怕遭遇不测,纷纷买假辫子和黄龙旗,一时北京城中假辫子和黄龙旗的价格,节节攀升。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让冯玉祥意识到,把溥仪留在紫禁城中,有百害无一利。所以他才向溥仪发出了逼宫令,强迫他在3小时内搬出紫禁城。
冯玉祥这项举动,往近的说,让复辟谣言不攻自破;往远处说,还将紫禁城收归国有,并遏制了溥仪倒卖国宝文物。实在是功在国家,利在千秋的义行。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传奇将军冯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