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虽然开辟了科举制度,但是残暴昏庸的隋炀帝根本不懂得重用人才,只任用奸臣,因此,国家衰败,政治腐败,人才无用武之地。更多的人认为,与其为即将灭亡的朝廷效力,不如参加义军,保得一方百姓平安。于是隋末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而那时候的李世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在那个时候就下定决心只要日后他当了皇帝,断然不会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在李世民还未当皇帝之前他就已经与瓦岗寨的起义兵打成了一片,李世民真心对待他们,重用他们,最终使得这批人为他打江山。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便将这些贤人将士都封为官员和将领,留在朝廷重用,这足以表现出李世民爱才惜才、重用贤能的特点。
李世民在位的20多年间,从来不因为自己是皇上而对手下的人进行专制,也不像其他很多皇帝一样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由此一来,朝上朝下向李世民进谏的官员多达数十人,只魏征一人便曾经因为大事小事而进谏200多次。其进谏的言语中常指出李世民的缺点和不足,有很多都是魏征心中的真实想法,包括很多治理国家和朝政的重要事宜,李世民每次都耐心倾听,从不因为魏征说到自己的不足而生气或者是大发脾气,反而总是能够采取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来改进朝政。李世民的这种任人唯贤、知人善用、虚心纳谏的特点也为后来的太平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统治者,李世民能够拥有这样虚怀纳谏的胸怀是令人赞叹的,后来人也应该多向李世民学习这种精神。
唐太宗注重人才选拔,严格遵守德才兼备的准则,从来不会根据人的出身或身份来任用官职。李世民作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也深知,只有选用大量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的人才,才能做到天下大同,太平盛世,所以他十分爱惜有才能的人,可谓求贤若渴。李世民在位期间曾经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书,加大吸收人才的力度,并且在这期间还经常任用一些朝中大臣举荐的人才。
另外,李世民增加和新开设了很多的科目,扩大了考试的范围和参考资格,为的就是竭尽所能给全国考生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正是由于李世民的这些开明的政策,才让那些怀有仕途梦想的人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因而在贞观年间,朝廷中不断地增加一些新面孔,大量优秀的人才为李世民所用,个个都是德才兼备,当然这些栋梁之才为后来的贞观之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一代帝王,李世民在统治上自有他独特的帝王之术。在人才的选用上,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不以贫贱出身为标准,扩大考试资格和范围,这都充分说明了李世民虚怀纳谏、善于用人的特点。
第三,“强政治”。在政治上,李世民也是治理有方,从中央到地方,他都管理得井然有序。自古以来,皇帝继位不久后就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而制定一些制度,或是废除以前的制度抑或是改进一些新的制度,当然李世民也不例外。李世民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天下百姓和大唐的未来考虑,所以他在政治上的统治和管理之道是每一个学者及领导者都必须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