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隔几年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6-18 22:57:07

文|观景说史

序言: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就能很好的概括大唐帝国的两个盛世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是在隋末唐初社会衰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兴盛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元盛世”承接了“贞观之治”的遗风,开创了大唐帝国最高光时刻,随后大唐帝国开始进入衰败之道,所以说“开元盛世”是大唐帝国兴衰的重要分水岭。

贞观之治是李世民在何种情况下开创的?

唐朝建国初年,由于隋末的连年战乱,整个国家千疮百孔,人口数量从隋初的690万户骤降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也正是如此不利局面,在李渊和李世民统一中国后,为“贞观之治”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通典》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隔几年(1)

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继承了唐高祖李渊提出的尊祖崇道的国策,并把这一国策利用到极致,太宗以道家思想为治国平天下的总指导。在唐太宗李世民兢兢业业的治理之下,唐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开放自由的盛世。

贞观之治得益于太宗李世民的一系列正确政策的实施,这也让他的功绩被后世所传颂,史书上也记载了唐太宗成为一代英主很多的真实史记。那么被后世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又是如何成就贞观之治的呢?

李世民虽然是个马上皇帝,但他并不是一个粗鲁之人,相反他能做到礼贤下士,唯才是用。他用人不管出身贵贱,更不计较个人恩怨,对人才的渴求程度可想而知,观景就拿唐初的名臣魏征来举例。

魏征原是一方道士,多次辗转后投入唐朝阵营,成为了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臣,他曾建议李建成密谋*掉李世民。太宗登基后准备拿魏征开刀,问他为何要离间他们的兄弟情。魏征直言不讳的说到:“皇太子若从徴言,必无今日之祸。”——《旧唐书·魏徵传》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隔几年(2)

魏征画像插图

李世民看重了魏征的直言不讳,没有丝毫隐瞒,不但没有降罪于他,反而让他辅佐自己,魏征还被任命为尚书左丞。魏征这个刺头在后来没少给李世民难堪,他在后来直柬两百多件事,每次都是指出其中的利弊。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旧唐书·魏徵传》

魏征死后,李世民非常伤心的对群臣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徵传》

原先的君主专政制主要是体现在中央高度集权,这个制度最大的缺陷是独裁、专制,容易形成暴政,例如隋朝的杨广,他登基后并没有很好的执行“三权分立制度”,因此他在独裁专制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才有了天下战火纷飞的状况。

李世民登基后,吸取了这个教训,充分利用三权分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六部”已经非常的像现在的内阁制,首先由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命令的可行性,再由尚书省执行命令。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隔几年(3)

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当时的政令形成必须要走一套程序:首先在中书省的政事堂由宰相牵头举行会议,讨论通过后再报皇帝审批,再由中书省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这份诏书在正式发布之前,还必须送交门下省审核,门下省认为不合适发布的可以拒绝“副署”,缺少“副署”的诏书是不能发布的。通过了门下省的审查才能交由尚书省去执行。

唐太宗李世民“三省六部”制度的推行,很好的解决了因为皇帝一时糊涂而颁布一些有损国家和皇帝本人声誉的不慎重决定,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的智慧和胸襟是多么宽广和伟大。

唐太宗时期非常重视唐朝政府的官吏清廉问题,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唐太宗李世民并没有与后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样使用酷刑来惩罚,而是定制一套比较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隔几年(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