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在东渭桥一带大败唐将李思恭、李孝昌等军。 中和元年十一月,朱温乘胜在富平大破鄜州李孝昌、夏州李思恭的兵马,二李溃不成军,逃回了原来的藩镇,朱温在唐军之中也大有名气,唐朝将领都知道黄巢军中有一个叫朱温的悍将。
谁也想不到当初一个被人嫌弃的穷小子,此时已经成为一个可以搅动风云的人物。可以说黄巢是朱温的贵人,没有黄巢撼动唐朝的统治,朱温不会在战乱中崛起,不会让他名动四方。如果没有这个黄巢,朱温很有可能只是普通人而已。
降唐而强盛黄巢一看朱温这个小老弟,能力不错嘛,打仗有一套,可以委以重任。于是中和二年(882年)二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同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东向西进入长安的屏障,但是同州还在唐军手中,黄巢这个任命,就是让朱温自己攻下同州。
朱温一看这是给自己的地盘,那当然要顺利拿下来,他带兵很快就攻克了同州,但是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联合其他藩镇,准备攻打朱温,收复同州。一交手,朱温就被王重荣给打败,这小子让朱温慌神了。
朱温立刻向大哥黄巢求援,但是他的求援信都被黄巢的,左军使孟楷隐报。这让朱温十分恼火,但是形势对黄巢越来越不利,于是朱温听从亲信的劝阻,决定投降唐朝。
朱温本来是靠着黄巢军起家的,现在要投降唐朝,那也好聚好散吧,不,朱温还要送给唐朝一份大礼,他带人*了黄巢的监军,然后率领同州军民一起投降王重荣,而且朱温还认王重荣(朱温的母亲姓王)为舅父,凭借这层关系,王重荣大力推荐朱温,并且亲自给唐僖宗写奏章推荐朱温。
唐僖宗那边正一地鸡毛,想不到朱温投降了,他十分高兴,只给让朱温担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而且赐名全忠,还让他统领其旧部。
朱温一看这位新大哥,挺上道呀,那就好好露一手,朱温带着手下将屠刀对准了昔日的战友,他率部攻打黄巢部十分卖力,用昔日战友的鲜血,帮助他自己登上高位。
中和三年(883年)二月,唐朝廷任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这是实权位置,唐朝的节度使都是地方的土皇帝,但是唐朝廷也留了一手,那就是要等到长安被收复了,你才能去上任。
这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所以朱温十分着急,加紧和其他部队一起围攻长安,终于黄巢放弃了长安逃走,唐朝收复都城。
中和三年(883年)七月,朱温进入汴州上任节度使,这里正式成为朱温的大本营,也就是说朱温终于在乱世之中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这年他才32岁,在这片土地上,他的势力越来越大,这也为他后来成为唐朝掘墓人奠定了基础。
从一个寄人篱下的穷小子,到成为一方霸主,朱温用了六年的时间,朱温在那个时代无疑显得十分耀眼。为了巩固他的地位,他更加卖力对付黄巢军,在对付黄巢军的过程中,朱温和李克用两人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而黄巢也在狼虎谷身陨,一代枭雄就此落寞。这一位撼动大唐王朝根基的人,绝对想不到手下的一个小弟,跟着他崛起,背叛他之后走向了强盛。相信历史有如果,他不会重用朱温。
灭唐走向顶峰黄巢死了,长安被收复了,唐僖宗从成都回来了,看着被黄巢祸害得不成样子的长安,唐僖宗欲哭无泪,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他改年号为光启,想要重塑大唐荣耀,但是他这是一厢情愿罢了。
此时的唐王朝也只是一个象征罢了,像朱温李克用等人都比唐王朝有影响力,而随着唐僖宗的回归,朱温的地位也在不断稳固。光启二年三月一日,唐僖宗颁布诏令封朱温为沛郡王,朱温自此步入王的行列。
同年十二月,唐僖宗颁布诏令加朱温为检校太傅,改封为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可以说地位十分高。朱温在拥有这些头衔的同时,他实际控制的地方也在不断增加。此时唐僖宗终于下线了,他的弟弟李杰继承了皇位,改名为李晔,就是唐昭宗。
这一位皇帝也算唐末期比较好的一位皇帝了,他想要重整河山,但是时不我待,他虽然收拾了乱政的宦官,但是却整治不藩镇,比如他想干掉李克用,非但没有成功,自己也差点完蛋。
此时我们的主人公朱温,趁着唐昭宗和李克用在那边开撕,自己则闷声发大财,从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开始,朱温陆续吞并了徐州、郓州和兖州,实力范围不断扩大,这还不满足,他本来就和李克用在之前有仇。
于是趁着李克用刚和唐昭宗干了一仗之际,立刻攻打李克用,李克用麾下的邢州、洺州和磁州都被朱温占领,几个月后李克用麾下的潞州也主动投降,朱温的地盘在不断扩大,但是他的目标是整个河北,那魏博此地他也十分眼馋。
光化二年(899年),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兴兵十万攻打魏博,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知不敌,向宣武节度使朱温求救,朱温派兵帮助魏博击败幽州军,从此和魏博有了联系,并且将女儿嫁给了罗绍威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