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杭州召开了工作会议,因为在南方的关系,*思念起了自己阔别多年的老友——在上海教书的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
会议开始前几天,*特意叮嘱秘书给身在上海的周谷城打了电话,邀请他来和*叙叙旧情。
收到了*邀请的周谷城十分激动,欣然前往了杭州。
除了周谷城之外,*还邀请了其他几位学术界的朋友,打算一起聊聊天,这次不聊政治,聊文化。
几人刚刚到杭州,*就把他们安排在自己居住的宾馆里。
刚到的几个人见到了宾馆中的*,虽然说他们都是旧友,但毕竟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了,气氛不免有一些尴尬。
机智的*为了缓解略显尴尬的气氛,向众人问了一个问题,关公姓什么呢?
关公难道不应该姓关吗?
这个疑惑同时出现在了众人的心中,但既然*特意问出了这个问题,想必答案没有那么简单。
周谷城沉吟许久,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主席,关公难道不姓关吗?”
*爽朗地笑了起来,告诉众人,关羽实际上应该姓冯。
在众人疑惑的表情中,*引经据典地讲起了关羽姓冯的理论依据,众人听完之后大为钦佩,没想到身为国家首脑的*,历史学知识也是如此渊博。
关公到底为什么姓冯呢?
既是革命同志,又是文学知音周谷城是湖南益阳人,和*是湖南老乡。
二人的相识是从*在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小担任教员的时候开始的。
那时候当教员的日子是*最为怀念的一段时光,即使是在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经当上了*,还是时常以“教员”自比,后来很多人的也喜欢用“教员”来称呼*。
那时候,周谷城接受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邀请,前往该学校担任英文以及伦理学的教员。
值得一提的是,*和周谷城都曾在三位老师门下学习过,并且都得到了这些老师的极高赞誉。
周谷城刚回长沙的时候,*听说了,就专门前往周谷城的宿舍,想要和自己的这位师弟认识一下。
到了周谷城宿舍的*,还没有看到周谷城本人长什么样子,就看到了整个宿舍堆积的书,这些书涵盖的内容上至哲学政治,下及通俗小说,应有尽有,这让热爱读书的*对周谷城这位“师弟”充满了期待。
看到访客来了的周谷城赶忙迎了出来,只见他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穿着朴素的衣服,身材清瘦,举手投足间都是读书人的涵养。
在*自我介绍后,周谷城瞪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喜,原来面前的人就是老师口中的经常称赞的那个。
*的目光扫过周谷城的诸多书籍,看到其中有一本自己正在拜读的卡尔·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
没想到这位师弟,也看过《资本论》。于是两人开始相互交流看书的心得。
二人相见恨晚。
自那晚之后,*和周谷城经常一起聊天,他们无话不谈,从人生经历,谈到历史哲学,谈到民族国家,有时彻夜长谈。
但不久之后,二人就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中共成立以后,*作为中共一大的成员之一,积极地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和那时候的“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成为了中共革命的主力军。
而周谷城则去了上海,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文人一样,做起了卖书、写文以及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