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刘伯温的浙东集团处于劣势,朱元璋又开始扶持杨宪,杨宪开始带领浙东派围攻李善长。
朱元璋听了太多的举报,最终失去了对李善长的信任。
两派互相打压争斗中,朱元璋看到了朝堂混乱,也看到两帮势力所掌控的大权。
朱元璋越来越觉得,所谓的权衡之术有没有必要?继任者有没有能力驾驭这些弄权的人?两个集团将来会不会成为明朝的威胁?还有那个分权过大的丞相制度!
朱元璋后来又招回刘伯温,浙动集团如虎添翼,彻底打压了淮西集团。
当浙东集团以为自己要胜利的时候,朱元璋又觉得应该先从浙东集团先入手,因为言官们大部分都是浙东集团,太讨厌了。
于是又故意冷落刘伯温,在封爵位的时候,李善长等老人封为公爵,而刘伯温被封为伯爵。
刘伯温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再次辞官,杨宪之后被朱元璋*了。
当朱元璋*死杨宪,启用李善长,扶持的胡惟庸为宰相,浙东集团彻底属于弱势,但胡惟庸没有放过这个机会,毒死了刘伯温,又彻底打垮了浙东集团。
胡惟庸觉得自己将带领淮西集团成为最后胜利者。
这时候,有一双眼睛静静看着他表演,那就朱元璋。
胜利的党魁胡惟庸和他的淮西集团把持了朝政,由于没有制约,很多朝堂内外的官员开始投靠他。
胡惟庸逐渐膨胀起来。他有时候会觉得,如今自己势力这么大,是否有机会可以取代朱元璋呢?
他渐渐觉得这个对他言听计从的朱元璋,没什么可怕。
他一步步探试着朱元璋的底线,很多大案要案甚至不请示朱元璋,自己专权独断。
但朱元璋仍旧没有任何反应和不悦。
终于,他觉得是时候开始建立自己的皇权了。
明史记载: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 庸阴以权利胁诱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 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太仆寺丞李存义者,善长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阴说善长。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惟庸益以为事可就, 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
大概意思,侯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驿车。朱元璋大怒,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
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整天沉溺酒色。皇上大怒,责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他无功而返,皇上又严厉斥责他。
两人都提心吊胆的。
此时,胡惟庸暗中用权势和财富对他们二人进行威逼利诱。
一向有勇无谋的二人,眼见胡惟庸已掌管朝政,便与他秘密往来。
两人曾到胡惟庸家饮酒,酒酣时,胡惟庸屏退左右,对他俩说,我们所*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该怎么办?
两人更加惶恐。
胡惟庸于是将自己的主意告诉了他们,令他们在外面收集兵马。
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亲,胡惟庸令他暗中游说李善长。
李善长年纪已老,无法坚决拒绝,开始不同意,后来也模棱两可了。
胡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于是一方面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举事。另一方面又派元旧臣封绩送信向元朝嗣君称臣,请求出兵做外应。
正当胡惟庸坐着皇帝的梦时,胡惟庸的儿子坠死于车下,胡惟庸将驾车人*死。
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到时机也到了,借此事做文章,重重的责罚了胡惟庸。
胡惟庸突然觉得那个听话的朱元璋,态度大变,于是就决定要加快起兵。
九月,朱元璋借故占城国的使臣来明,胡惟庸不上报,将胡惟庸抓起来,要*胡惟庸极其党羽。
当时有人报告朱元璋说,满朝堂的人几乎都算是胡惟庸的党羽,怎么办?
朱元璋微笑,说:那就都*掉!
当胡惟庸看着朱元璋此时狠辣手段的时候,才明白过来,自己只不过是朱元璋的一个诱饵。
从*杨宪开始,朱元璋就准备肃*这些党派,留着自己还没*,是怕取消丞相制度引起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
胡惟庸觉得自己像一只疯狂的跳梁小丑。
朱元璋放纵自己成为反臣,就是要所有人看到丞相制度的弊端,谁指责取消丞相制度就是自己的余党。
这样朱元璋于理于法都占了上峰。
他太幼稚了。
浙东集团被淮西集团*死,淮西集团被朱元璋灭掉。
朱元璋顺便借故灭掉了令他如鲠在喉的丞相分权制度。彻底肃清朝堂势力和制度,拔掉所有刺,留给后代一个易于管理和安全的政治环境。
朱元璋这会儿可以睡个安稳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