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延续至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11-13 19:19:55

我国古代的时候,人才的选拔制度和如今不同,古代存在时间最长的选人制度则是“科举制度”。这种制度不同于在科举之前出现的举荐制,在举荐制之下,士人只有通过推荐才能当官,但是,科举制度却是以分级考试的方式来录取人才。

科举制度延续至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1)

科举制度的萌芽发生南北朝时期,在隋朝时期正式形成,唐朝时期逐渐完善,发展到明朝时,达到顶峰。但随着西方学说的流入和清朝时期洋务运动的发展,渐渐的被其他制度替代。可以说,从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来讲,科举制是比之前的选士、养士制度和察举制要优越许多的。

它的积极影响是: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诗、词的繁荣。

科举制度延续至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2)

在之前的制度中,只有来自优越家庭的人,才有机会当官,拥有一个“铁饭碗”。而科举制则打破了这个局限,允许普通人参与考试,参与国家政治的治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缺点也逐渐显现,最终,之前的取士制度由于不适合社会的发展被替代了。

这就是它的消极影响:

(1)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这也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3)由于,入仕途径单一,只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做官,而很多人又有做官就能发财的想法,所以导致追求部分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

(2)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非常严重。

科举制度延续至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3)

其实,古代的科举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从广大的人群中,选出能够治理区域的当官型人才,然而,这一举措,也致使一些贫苦人民想要升官发财,到了一种痴狂的状态。于是,“当官”成了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几乎成了一种主流的人生追求。

同时,考试内容的限制,使那些读书人选择终身苦读史书典籍,从而,让他们不会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在洋务运动时期,尽管,洋务派为了新政开办了“同文馆”,但是,却很难招来合适的人才。因为,当时的人们还都觉得:这些外来的文化不属于中国,只有传统文化知识才对他们有利,才能帮助他们走上令人骄傲的为官之道。

从这种现象看来,清朝朝廷开办的学习新知识的“新学堂”运作起来还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就更不用说其它的私人“新学堂”了。

科举制度延续至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4)

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本该有不少人才的。但是,在科举制度的限制下,许多的读书人最终走上了官场,几乎没有人重视轻工业的发展,这也导致近代社会的工业化进度缓慢。但是,科举制度不仅仅与教育有关,而且,牵连着国家的人才选拔,废除科举,等同于动了数百万人的利益,由此可以想象,其变革难度之大。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戊戌变法:维新派提出废除八股,停止武举并要求开设经济等科目最终失败。变法失败后一切照旧,武举考试甚至搞起了“刀弓石”这样早已落后时代的科目。到后来,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就是甲午战争的失利,成为了停止武举的突破口。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久停止武科考试,而且,乡试和会试等不再采用八股程式命题,均改为策论。

朝廷还另外在考试中增加了政治、地理、军事等适应新时代的科目。到了1904年1月,张之洞、张百熙还有荣庆联合上奏折:由于科举未停,新学堂的建设受到了阻碍,使得新学堂不能普及。因此,朝廷应当计划一个过渡期,使新学堂和科举进行一个交接期,让新学堂成为新的教育方式。这个奏折,最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科举制度延续至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5)

从此开始,科举的录取名额便开始逐渐减少,从而达到将人才转到学堂的目的。

时隔一年之后,在日俄大战的刺激之下,国人要求废除科举制的呼声开始高涨。此时,袁世凯同张之洞等人一起上奏朝廷:只要科举制度一日还在,就会有人仍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可以成为有才能有作为之人,而平民百姓们则更想着等待科举重新成为主要的选人途径。所以,科举必须立刻停止,大力推广学堂。

慈禧太后这才在大清危机的情况之下,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清朝廷随后发布了谕旨,宣布:从光绪三十二年起,将停止各级的科举考试。至此,延续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从此,推出了历史的舞台。可以说,科举制度的废除,代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当然,也意味着封建王朝大限将至。

科举制度延续至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6)

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改善了先于它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了之前的血缘世袭以及世族的垄断,使得部分有能力的人,得以施展才能治理各级地区。虽然,科举制改善了选人制度,但同时,由于考试内容的局限性和考试所关联的升官发财梦,导致广大人民群众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参加科举高中,就是一种荣誉的思维,甚至,衍生出了“范进中举”之类的笑话。

在此期间,大多数人民对中举的看法都是:这是好事,有能力一定要追求,哪怕花一辈子。恰恰是这种思想,导致中国古代肯钻研科技的人才太少,成果更少。尤其到了元朝以后,种种的因素,导致封建社会下的科举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终,科举制度被废也是必然。

参考资料: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兴衰》《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首创于唐》、《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