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抗战要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结束。
为什么国军要在上海同日寇决战,开辟第二战场?
这是吸收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1932年爆发了一二八上海事变,中央军第5军和粤系第19路军,联手和日军激战。
此时,中国的国力军力同日军差距太大,苦战1个月后,我军撤出上海地区,此战没有打赢。
不过,日军伤亡很大,还大大丢了面子。
以双方实力差距如此之大为前提,一二八事变国军打得算是不错。
此战国军出动了近5万人,日军则出动7万多人。根据后来抗战的惯例,国军武器装备和训练都有很大差距,尤其重武器几乎全无,即便是防御也要有日军的2倍兵力。
现在敌众我寡,我军还能在上海坚持1个多月,算是很不容易了。
此战国军伤亡1万4000多人,也造成日军近万人的伤亡。就伤亡比来说,对于主要依靠迫击炮作为火力支援的国军,已经是不错了。
在上海作战中,国军发现了一些可以利用的优势。
一来,上海地区很多作战是城市战,或者是城镇战。这种作战模式下,日军重武器不容易发挥威力。相反主要装备轻武器的国军,则可以通过巷战和近战弥补火力的不足;
二来,上海地区是标准的江南水乡,河流众多,水网纵横,日军无法发挥机动性优势,重武器的运输也非常困难,战斗力大打折扣;
三来,众所周知,上海有庞大的租界,是洋人在远东的重要据点,也是东亚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洋人极其不希望看到上海一带开战,会严重损害他们的利益。一二八事变期间,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损失惨重。同时,大量难民涌入租界,导致这里差点崩溃。洋人对此极为不满,强力介入要求双方停战。日本顾忌洋人,在上海不敢随便狂轰滥炸或者猛烈炮击,这也是对国军有利的一面;
四来,江浙一带并不适合日军作战。从甲午战争以后,日军已经不把中国当作对手。日本陆军的假想敌完全是苏联,所有的武器装备和战术训练也是针对苏联。就日军来说,并没有受过在江浙这种复杂水网地形作战的训练。一二八事件中,国军利用这些水网伏击日军,或者设置拦截线,日军没有好的方法,毕竟第一次在这种地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