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口往南,就过下南河、武休关、马道镇、褒姒铺,穿过石门(或者越过七盘岭)出褒谷口,到汉中。
石头河古称斜水,加上南边的褒河,所以这条道就叫做褒斜道,或者斜谷道。斜谷口到褒河口不到500里,斜谷口到长安的200里,加上褒河口到汉中的40里,总共长度也不足800里,所以秦汉魏晋这里都是长安汉中中间最主要的通道,地位远远高于子午道和傥骆道。
三古人有“褒斜同源”一说,一是因为古人对地理的勘测水平有限,二是因为整条道路只有一个八里阪和一个五里坡,并不像其他道路要翻越很多许多高耸的分水岭,这样才造成了一种错觉。
而且这里河谷宽阔,河水流量大,不像是子午道和傥骆道的沟深路险,有专家考证说褒斜道的路途难度仅为傥骆道的一半。
三
所以历代朝廷对褒斜道都有整修。第一次大规模整修是秦昭襄王时,命丞相范雎进行此项工程,“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西汉建都长安,汉武帝好大喜功,要修褒河水道和斜谷水道通漕运,后来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栈道还是非常通畅的。《史记》和《汉书》中均有记载。东汉对这条路继续休整,《石门颂》《石门铭》的记载可谓详尽了。
盛唐的褒斜道工程时间上几乎贯穿全唐的300年历史,严耕望先生的《唐代交通图考》有考证,特别是加修了一条“文川道”,但是路屡被冲毁,而且当时的负责人郑涯也被免官。文川道我没有走过,但是在地图上查了查,现在也有乡道,期待有机会走走。
另外这条路还有一条连云栈道相通,下次再细说。
四
我想问大家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古代军队一日行军多少里?
我们知道“退避三舍”,出自在晋楚城濮之战,一舍是30里,也就是说,一天行进30里。这有些太慢了,能不能快些?
《孙子兵法》有一段就专门讲急行军:“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