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期望以此富国强军、救亡图存。1876年,时任两广总督刘坤一将柯拜船坞收归官办。1885年,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在船坞基础上创办黄埔船局。黄埔船局先后建造舰船45艘。期间,船局所有船只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船局仿造出我国第一艘伦道尔式炮艇(蚊子船)——“海东雄”号,建造了广东近代最大、服役时间最长的铁甲战舰——广金、广玉两舰,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自主建造近代海军舰船。
伦道尔式炮艇
民国初年,黄埔船厂成为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在船厂召开“非常国会”,并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1922年,粤军军阀陈炯明背叛革命,孙中山乘坐“永丰”舰避难,在船厂设立行营。1923年,黄埔船厂厂长苏从山、鱼雷局局长谢铁良跟随孙中山讨伐陈炯明而壮烈牺牲。1924年,孙中山在长洲岛创办黄埔军校,与船厂仅一墙之隔。他和军校师生在船厂留下多处历史遗迹。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避难黄埔船厂,民国政府在船厂修建了“袖海亭”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派员进入船厂,监视国民党海军动态。1949年5月,民国最后一任黄埔造船所所长张钰不满国民党贪污腐败,摆脱监视投奔东江纵队。1949年9年,国民党政府计划将黄埔造船所迁往海南,原造船所的军官、技术人员在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争取下奋起反抗,有的参加东江纵队,有的设法留下迎接解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船厂参与了我国“洋务运动”、反帝国主义侵略、民主主义革命的许多关键事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国家解放、民族独立而英勇斗争的典型代表。
砥柱南海
1949年10月16日,解放军接管黄埔海军造船所,船厂重获新生。1951年5月11日,经*批准、*指示,海军正式决定建立黄埔修船厂,代号海军201厂。船厂艰苦创业,开始了首次大规模基建。当时,江南船厂在船厂设立广州工地,大连船厂在船厂设立404工地,船厂修造船能力得到快速发展。1959年12月,国家决定将工厂由海军移交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扩建为华南建造海军舰船的定点厂。
建国初期的船厂厂门
有海无防,是旧中国留下的惨痛记忆。解放后,船厂员工在条件简陋、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投入支前作战。他们修理、建造的舰船在万山、八六、西沙海战中立下卓越功勋,证明船厂建造的装备质量优良、符合实战需要,能够很好地履行南海方向海军舰船修造基地的使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