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历时近4年建设,12月31日,厦门“地铁时代”终于要呼啸而来了。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厦泉漳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厦门建设与之地位相匹配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使命的必然要求。1号线将正式开通,是实现“海岛”向“海湾”转变的第一步,将成为连接本岛和岛外新城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地铁开通将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由“海岛型”向“海湾型”的结构转变,有力支撑和引导杏林、集美新城的发展。
厦门地铁1号线将给厦门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在规划之初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即日起,厦门轨道交通集团联合晨报推出《快乐地铁,开进新时代》大型策划报道,为您讲述地铁规划、筹备、建设中你所不知道的事。
2017年3月12日,地铁1号线全线洞通。
晨报记者 雷妤
通讯员 李琳 许惠蓉
一座城市的地铁,深藏着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梦想。
12年谋划,近4年建设,厦门地铁梦终于照进现实———经市政府批准,厦门地铁1号线将于12月31日上午10点开通。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领导和推动下,厦门地铁1号线于2014年4月全面动工建设,2016年3月铺轨,2017年3月“洞通”、5月“轨通”、6月“电通”、10月体验式试运行,于今年12月通过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的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完成了运营各项准备工作,具备正式开通基本条件。
厦门市民共同见证一座城市地铁从无到有的转变。大美鹭岛将因地下风骨,焕发新的灿然气象。可以预见,被植入了强劲的内核驱动硬件,“任督二脉”已通,厦门提升的将不只是出行速度,还有城市品质和生活质量,以及浸润其中的城市文化和性格。
从此,地铁1号线成为厦门地铁原点,地铁线网将不断地从这里辐射开去,每一条线路都承载着厦门对轨道交通的渴望,对跨岛发展的热忱,以及对厦门城市经济发展乃至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期盼,疾速驶向未来。
久等了,厦门地铁新时代;你好,厦门地铁新时代。
追梦
两次规划稿 成就地铁梦
从开工建设到正式开通,地铁1号线仅用了3年8个月,厦门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逐步构筑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地下王国”———1号线以全线24个站,将湖滨东路站、厦门北站两大客运交通枢纽及中山路商贸圈、莲坂商贸区、嘉禾路商业中心、杏林组团、集美新城等紧密联系起来,从镇海路到厦门北站,地铁出行仅52分钟。
虽然1号线建设时间短,但历经了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仅规划稿就编写了两次,前后跨度达到十多年。
“跟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厦门地铁建设虽然比较晚,但我们研究时间很早,让我们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充分地规划出最契合这座城市的轨道网。”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邓伟骥是厦门地铁规划的亲历者,他参与过两个时期地铁线网规划。
邓伟骥介绍,厦门本岛是厦门城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城市结构的中心和重心,但由于本岛地域狭小、腹地狭窄、人口规模受城市用地的空间限制,经济和社会容量已接近饱和状态,制约了城市的发展。2002年,厦门首次提出“四个结合”的“跨岛发展”战略时,政府就已着手研究厦门地铁线网,并在2006年形成了以本岛为中心放射的第一稿地铁规划网。也就是说,厦门最初规划地铁轨道线网,是在15年前。
此后,厦门进入高速发展期,对岛内外发展提出新要求,邓伟骥和同事又开始修编第二稿地铁线网。此次地铁规划,除岛内外,还形成翔安新中心,构筑了双中心结构的地铁网,最终形成上报的地铁远景线网规划。
目前厦门正在实施的地铁建设规划,正是基于这第二稿。
时机
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地铁
为什么不是十年前建设地铁,而是选择到2014年才开始建设?在厦门轨道集团地铁前期研究管理专业经理石磊看来,地铁建设也讲求一个时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石磊说,十年前完成第一稿地铁线网规划后,因为多种因素,厦门退而求其次,修建了BRT客运走廊,设计日均流量18万人次,如今已经达到日均30多万人次,远远超过了设计标准。由此可见,经过这10多年发展,厦门的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大,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制约城市发展尤其是海湾型城市构架的形成,因此,厦门对跨海交通需求进一步增长。
同时,岛内外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与岛内外一体化的强烈诉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
2010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抓住时机,提出利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全面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石磊说,一方面,大运量、快速、准时的轨道交通特别适合厦门的交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城市的交通走廊,可以引导沿线城市功能布局和土地开发利用,为厦门市未来的空间布局、功能、需求、产业等多方面内部结构的升级提供动力。
此后,厦门地铁建设成了一个待完成的梦想,各界以此为目标,矢志前行。
设计
BRT走廊为1号线提供参照
2014年4月1日,历史性时刻到来,这一天,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建设,政府、企业、居民、学界、商家群策群力,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推进地铁建设。
看到建设规划时,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是地铁1号线,为什么是从镇海路到厦门北站?
BRT走廊为1号线提供了参照,“就像当初第一稿线网规划确定BRT走廊,通过近十年的运行,也充分证明这是厦门最重要的客运通道。1号线从镇海路片区一直延伸到厦门北站,与BRT一样都从旧城延伸高铁站。”邓伟骥解释,1号线前期经过大量的论证,在站点的规划上,虽然实施的建设规划在原线网规划的基础上做了修改,但共通的是,地铁1号线首先解决本岛和湾区的交通,在人流最密集或就业岗位最密集的区域设站点,并与对外交通枢纽相连接。
在邓伟骥看来,地铁1号线风景独好,高崎站到集美学村站区间确定为路面段,设计巧妙,让地铁1号线成为独具特色的一条地铁线,地下到地上视野豁然开朗,既可看厦门湾海景,还可观赏嘉庚建筑楼群。
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爽同样参与厦门地铁建设规划,她认为厦门的交通规划非常有远见,“还未建设1号线时,在当年厦门北站建设过程中,就已经考虑了衔接厦门地铁,为我们后来建设地铁1号线提供了很大便利”。
意义
带动城市发展辐射厦漳泉
近四年来,在厦门地铁的建设进程中,厦门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成长,在这过程中有万般不易,有过阵痛,但收获的,是一份蜕变———厦门交通史上的重大转变。
在厦门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作为首条开通运营的线路,地铁1号线实现跨越本岛、拓展岛外的第一步,将尽快为城市跨海瓶颈地段提供大运量运输方式。未来,通车运营不仅缓解了岛内交通压力,同时对于减轻城市北向通道厦门大桥、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的跨海交通压力也具有显著作用,对城市空间发展更具有重大意义。
不仅如此,对厦门而言,轨道交通通过资源、技术、劳动力、资本的快速集聚及相互作用,使城市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得到提升,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在轨道交通的支撑下,本岛既有核心区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城市的功能得到提升。
展望
厦门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如今,邓伟骥又在编制第三稿地铁网规划。他说,从整个交通体系构建的角度来说,今后厦门将建成高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一体化的便捷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为厦门这个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创造条件。
在邓伟骥眼中,厦门交通海陆空相集结,这样的城市在全国也是不多的。未来随着渝长厦快速铁路的贯通,将打通整个东南沿海前往大西南、西北通道,厦门作为一个国际门户城市、东南沿海的一个中心城市,将在国家未来的发展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盼了好久地铁终于要通了
12月31日上午10点,厦门地铁1号线将正式开通。“盼了好久,厦门地铁终于要开通了!”得知这个消息,市民叶瑾兴奋地说。家住地铁1号线莲坂站附近的她,已经开始制作坐地铁到集美玩的计划。
叶瑾以前在杏林碑头附近上班,那时,家住莲坂的她每天6点就得起床。“闹钟一响,跟打仗一样。”起床、收拾、洗漱,6点半她准时出现在小区附近莲坂外图公交站,先乘坐657路,再换乘791路或者981路,如果一切顺利,从起床到单位,花费1个小时。
“早餐都来不及吃。”叶瑾说,运气不好时,等她到单位的时候晨会都结束半小时了。有一次,她为了赶时间打车上班,司机走错路,打车就花掉了80多元。那时候,叶瑾心里天天想着:“哪天地铁开通了,我的幸福指数就上去了。这简直就是开往春天的地铁啊!”
现在,虽然叶瑾已经来到岛内上班,但是她有了很多新计划。叶瑾说,园博苑、灵玲马戏团、厦门老院子、诚毅科技馆等景点,很多都是因为距离远才没去。现在,地铁1号线通了,以后有朋友同学来厦门玩,就可以不局限岛内景点了。
叶瑾已经体验过了一次“海景地铁”,她告诉记者:“地铁1号线沿途真的很美,乘坐感受也很棒,现在对正式开通无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