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对数的底数e是什么,为什么自然对数的底数是e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06-27 09:43:23

如果告诉你,椭圆属于“同一类”图形,你或许不会惊讶,但如果继续说,这类形状里还包括了双曲线抛物线,你或许会觉得,它们的形状看起来也太不一样了。事实上,这些图形确实属于一类曲线,它们都可以通过一个正圆锥面和一个平面相切而得,被称为圆锥曲线

早在公元前的古希腊时代,数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圆锥曲线,而定义圆锥曲线最关键的参数也是e,这里的e代表偏心率。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偏心率衡量了一种圆锥曲线的形状偏离正圆形有多“远”。

数学中的偏心率而后被应用在多个学科中。比如,天体物理学中的轨道偏心率是天体运行的一个关键参数。早在1609年,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发表开普勒第一定律,提出太阳系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在其中一个焦点上。轨道偏心率对行星上的气候变化、四季更迭等都会产生影响。

自然对数的底数e是什么,为什么自然对数的底数是e(5)

电子

自然对数的底数e是什么,为什么自然对数的底数是e(6)

我们很早就观察到了“电”,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就时常看见闪电,古希腊时期人们发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Electric”这个词就来自古希腊语的“ήλεκτρον”(琥珀),因为琥珀在摩擦之后能够吸引微小的物体。

但直到19世纪之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才真正从本质上重新认识了“电”。在粒子物理学家的眼中,e就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亚原子粒子——电子电子是标准模型中的第一代轻子,它是一种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一种以前未知的带负电的粒子构成,这种物质要比原子小得多,荷质比也很大,这种粒子后来就被称为电子。20世纪初,欧内斯特·卢瑟福认为电子是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随后尼尔斯·玻尔提出了一种原子结构模型,利用量子化的概念研究原子内电子的运动。

电子被认为在宇宙大爆炸的最初几秒就已经登场,并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它们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微小的粒子带着宇宙最初的信息,引领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自然对数的底数e是什么,为什么自然对数的底数是e(7)

元电荷

自然对数的底数e是什么,为什么自然对数的底数是e(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