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源自《长沙年鉴1987》)
文/胡国平
乘着春日的阳光,欧阳老头总喜欢到河边上,独自在景色如画的风光带上走走。习惯了,这河边头,有他挥之不去太多太多的情结。
每次坐车到轮渡码头下,公交车都会报站,欧阳老头总会有点小小兴奋,下车后总要再看看这站牌。是啊,若不是这公交公司的站牌,谁会记得这马路对面,曾是人头攒动的长沙港客运码头。
摄影/胡国平
横过马路,沿台阶穿过林荫,江边花岗岩护栏旁,他总是不自觉地俯首看着眼前奔流不息的江水。哎,曾经的辉煌鼎盛,曾经的人流如织,早已是灰飞烟灭,留下这绿草茵茵,透着斑驳阳光的小道,修长,孤零零地,一直伸到视线的尽头。欧阳老头有点伤感,一屁股坐在石凳上。
河边头呷茶纳凉的光景
他是“老码头”了,见证了七二年湘江大桥落成之后,长沙轮船客运码头从小西门迁往湘江大桥以北的全过程。那时,沿江风光带还没修好,就在他坐的石凳子这一线沿江林荫土坡道上……
丛林杂草中生长着几棵参差不齐的樟树,靠江岸边河堤上有米把高的麻石护栏。护栏外,河床下边裸露的坑坑洼洼泥淖中,排排柳树倒是蛮高大,高过这河堤上的麻石护栏。河岸倒挂如伞的柳枝随风轻舞,樟树上的小鸟成群结队叽叽喳喳向远方飞去。
八十年代初,尽管风光带还没修好,但这河边头早已是附近市民纳凉的好去处,每到夜晚,这里就特别热闹。沿江大道靠东马路边,基本上都是住着长沙港的职工。
盛夏夜晚,有些闲来无聊的家属,就弄几张靠椅,或竹子的,或塑料的,或红或蓝,摆在灯光摇曳的树影下,供人们休闲纳凉。还配杯热茶,每个人收个三五角钱。怕就怕那些谈情说爱的,出了这三五角钱,把这靠椅搬到那喵黑的地方,嘻嘻哈哈打情骂俏去了,把靠椅折腾得都烂得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