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的外观结构,良渚古城的基本现状简要概括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1-07 17:49:20

{上图,2为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图3为甲骨文“土”字}

福泉山遗址,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历史的各时期文化叠压,内含有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 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的土建金字塔”、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西侧。

福泉山遗址,是一座孤零零的人工土堆金字塔建筑{高7.5米}。甲骨文“土”字,是对福泉山遗址孤零零一座金字塔建筑外貌的写实。

福泉山,是“土”字型的建筑布局,一座土堆金字塔,是指“土”。

福泉山的建筑体量很小,所以当年的建设者们称福泉山为“微山”。

良渚古城的外观结构,良渚古城的基本现状简要概括(9)

{上图为甲骨文“土方”的卜辞图片,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颂·长发》: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书·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

商朝时期的甲骨文记,将建设福泉山土堆金字塔建筑的施工人族群,统称为“土方人”。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在低洼地势多发洪涝的地区,专业从事防洪防涝工程的工程队,是指“土方人”。包括土石方的挖掘,搬运,填埋,加固,降水,排水,路基平整等。

距今6000年前的上海青浦紧邻东海,如果人们不垒土成山,居住在近8米高的土山上,洪水海潮一来,人们顷刻间就会被水流淹没冲走。

2:双墩遗址建筑:圭。

良渚古城的外观结构,良渚古城的基本现状简要概括(10)

良渚古城的外观结构,良渚古城的基本现状简要概括(11)

{上图1为安徽省蚌埠双墩遗址。图2为甲骨文“圭”字。}

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该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双墩遗址是一个台地遗址,遗址保存范围为南北长180米左右,东西宽140米左右,约25200平方米。

双墩遗址处于洪水泛滥,地势低洼的安徽省淮河流域。福泉山遗址属于沼泽地,处于东海之滨。人们必须人工堆土营建近10米高的高丘台地居住,否则洪水一来就被淹没了。

甲骨文“圭”字,同样是对底下地基垫土升高,金字塔型建筑的写实。

良渚古城的外观结构,良渚古城的基本现状简要概括(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