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00年以后的战国时代
才重新有人回到这块土地上耕种和生活
经历秦汉以后
这里又逐渐地热闹了起来
在山坡和高地上
留下许多汉代的墓葬以及当时的窑址
但是对于4000年以前
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事情
却已经无人知晓
只是从大禹治水的传说中
还似乎隐约保留了一点
对那场可怕洪水的记忆
城 市
文化范
良渚一直在中华文明中延续
随着不断的考古发现
良渚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也逐渐清晰
以良渚玉器为例
在陕北榆林神木县的石峁遗址
延安芦山峁遗址
都发现了良渚玉琮
在南边广东的好几个遗址
也发现了良渚玉琮
从广东到陕北
如果没有早期这些文化之间的
互动和认同感
形成本族的一种概念
就不会有后来大禹治水
而后“定九州”的概念
也不会有中华这么大的版图
有能够沟通的语言
除了空间上的往来
还有时间上的传承
成都的商代金沙遗址
出土过一件良渚玉琮
以及很多仿良渚的玉琮
所以玉琮才会传到周代时
被规划到《周礼》中:
以玉作六器
以苍璧礼天
以黄琮礼地
另外,在南宋官窑龙泉窑瓷器里
也发现了很多像良渚玉琮一样的瓷瓶
说明在宋代的时候
也有人收藏到了良渚玉琮
仿造城瓷器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中华文明
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是一个不曾断裂的过程
是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
城 市
文化范
良渚考古依然在路上
如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但刘斌和同事们的考古工作
还没有结束
仍有一个个谜题需要揭开:
古城是如何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良渚人通过什么形式实现统治
制作玉器的玉料是从哪里来
陶器上的表意符号
到底是不是文字......
而良渚人的一些做法
顺应自然之势
也可能比我们现在的人
更加有智慧
从历史中寻找对今天的启发
也是考古的另一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