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铁路工程物资供应保障的特点与关键影响因素。
川藏铁路工程建设所需物资运距远、运量大、风险高,物资供应保障需要综合考虑道路和仓储的可靠性问题。分析川藏铁路物资供应的特点及关键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包括物资供应、施工进度、施工技术等3个子系统的物资供应保障模型,对3种组合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可靠有效,路网和物资转运基地相互配合可有效提高物资运输的可靠性,工地物资库存量与工程进度动态挂钩有利于减少工程窝工。
关键词:川藏铁路;物资供应;可靠性;系统动力学
川藏铁路工程横穿横断山脉,沿线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剧烈,线路累计拔起高程超过10 000 m,地形高差十分显著;区域内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气候恶劣,大风、暴雨、暴雪、强对流等极端天气频发[1];沿线存在多种不良地质,包括有活动断裂、地震、危岩落石、滑坡、泥石流等。显著的地形高差、恶劣的自然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危害铁路建设安全[2]。川藏铁路工程施工环境恶劣、工程任务艰巨[3],确保各项物资供应的及时可靠对工程建设作用至关重要。据初步测算,需新建的运输道路超过2 000 km,由于运输道路具有较高脆弱性,如何保障物资供应的可靠性是川藏铁路工程面临的巨大难题。重大工程的物资供应保障对于工程成功具有关键作用,围绕如何高效保障重大工程物资供应,以往学者从物资采购的合约机理与采购决策[4−7]、物资仓库选址[8−9]、物资供应建模与仿真[10−11]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还有学者结合铁路工程建设物资供应的特殊性对铁路建设项目物资管理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12−13]。然而对于常规工程而言,物资供应保障问题主要是物资采购、供应与库存控制问题,很少需要考虑物资运输可靠性问题。而川藏铁路工程运输道路具有显著的脆弱性,物资运输的可靠性是影响物资供应保障的关键,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道路可靠性、仓库选址及库存控制等。系统动力学适用于研究多重要素间的复杂反馈关系,在重大建设工程物资调配研究中得到了较多应用[14−16]。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运输道路等级、物资转运基地设置、工点物资库存量等要素的保障策略组合进行系统仿真,分析不同策略组合的可靠性,为川藏铁路工程物资供应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 川藏铁路工程物资供应保障的特点与关键影响因素
1.1 川藏铁路工程物资供应保障的特点
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山高谷深,人迹罕至,穿越川西高山峡谷区、川西高山原区、藏东南横断山高山峡谷区、藏南谷地区等4个地貌单元。地貌形态主要受青藏高原地貌隆升的影响,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川藏铁路工程物资供应保障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沿线物资匮乏,物资供应运距远、运量大。由于川藏铁路沿线无人区多,建设所需设备、材料大部分需由内地供应;各种生活物资均只能从“后方”供给,不能实现“就地”供应。
2) 道路等级较低,沿线自然灾害频发。受地形条件限制,川藏铁路沿线运输道路坡陡弯多,道路等级较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而沿线自然灾害频发,在频发的自然灾害作用下,道路季节性中断风险高,是物资运输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3) 路网密度低,工地可达性差。川藏铁路沿线既有道路路网密度较低,而川藏铁路工程隧道占比高达85%,隧道工程施工工作面少,具有点状推进的特点,因此连接隧道施工工作面的施工道路大多具有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