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专业人才需要什么条件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1-11 22:40:22

如何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专业人才需要什么条件(1)

一个月来,随着出境团队游重启,旅游市场进入全面复苏的进程。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急招令”频现。

事实上,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人才流失的现象引发关注。随着市场加速回暖,利好信息逐步释放,如何让资金回血、人才回流,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

与此同时,疫后旅游产业变革亦对中国旅游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培养适应当下和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尤为值得关注。

现状

旅游人才“争夺赛”开启

前不久,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向全国发出启事,百万年薪招聘金牌导游,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在出境团队游重启的一个月来,旅游招聘信息频现,全国各地多家旅行社开出万元左右的月薪招聘出境领队、外语导游。作为旅游大省,随着市场稳步复苏,广东旅游企业近期发出招聘岗位,广州正佳集团、广东中旅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中旅、广之旅等纷纷发布招聘岗位信息,亟待填补人才空缺。

事实上,包括广东、浙江在内的旅游大省近期均出现了导游急缺的现象。据报道,疫情前浙江宁波一旅行社聘用的专职导游多达3000多人,受疫情影响,截至2022年底,仅剩百余人,人才流失超过70%。

中国旅行社协会导游专业委员会方面公开透露,保守估计,疫情三年间导游群体流失率达30%-40%,从与旅行社解约的情况来看,流失率高达50%以上。

日前发布的《2023旅游业从业预期调查报告》显示,伴随国内、国际旅游出行市场进入持续复苏态势,旅游业招工需求量增大,促进相应岗位招聘需求触底反弹,91.8%的受访从业者目前已处于就业状态。调研显示,防疫政策调整以来,近三成的受访从业者表示,其所在企业/机构的员工人数有恢复性增长。

记者搜索旅游相关招聘平台发现,海外产品采购总监、旅行社计调、国际机票操作员、销售经理、资深目的地销售经理等岗位紧缺,相关旅企紧急招聘,其中海外产品采购总监月薪约为30000-60000元,旅行社计调月薪约为7000-16000元。

另外,相比去年,酒店相关岗位薪酬有所上涨。前程无忧方面数据显示,目前酒店礼宾员岗位薪酬基本在4000-5000元,亦有酒店6000元招聘全职客房保洁员。

复合化高标化用人趋势明显

旅游业全面复苏,旅游就业市场供需两端的活跃度亦趋暖回升。

根据招聘网站信息,酒店方面,前厅接待、厨房/餐饮、客房服务、计调等岗位需求量较大。航空公司也“求贤若渴”。自2022年底以来,厦门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等多家航司均发布了招聘通知,招聘岗位包括乘务员、安全员、地面保障人员等,且薪资有提升趋势。

随着团队游、尤其是出境游业务的逐步恢复,旅行社的用人需求也在攀升。广之旅新闻发言人官键表示,目前来看,行业内最为紧缺的还是领军型人才。“既业务能力强、能独当一面,又能够带团队。甚至自身已携带一些行业资源。这类人才也将是现阶段旅行社招聘的重点。”

复合化、高标化是整个旅游就业市场的用人趋势,这与旅游需求个性化、精细化趋势相关。白云宾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周鸣表示,着眼整个酒店行业,目前最紧缺的还是基层岗位人员,但基层并不代表“低标准”。她以前台接待员为例,该职位不仅需要形象气质佳,还需具备外语沟通交流、电脑操作等多种技能。“所以这些岗位要求人的综合素养。”复合型人才也是旅行社的刚需,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和扩展,旅行社希望集纳更多具有财务、法务以及产业投资知识的多方面人才。

新的文旅市场衍生出新的用工需求,比如定制服务类岗位。以天人山水景区为例。作为集文旅、教育、康养于一体的生态链,该景区范围广、业态多,如何让游客体验最大化,成为一个难题。天人山水行政人事中心卢嘉潍指出,这需要“定制服务型”人才体系的搭建:能够为客人提供特色定制化服务,并结合定制为项目优化提出可行性建议。“比如面对不同的游客,可以为他们推荐不同的玩法,同时讲解景区内的设计巧思。”但她也坦言,这类人才并不好找,“既要有对旅游充满热情,又要有较强的服务、沟通能力”。

面对扩增、升级的岗位需求,灵活用工也成为不少旅企的选择。比如,为解决导游等旅行社运营刚需岗位问题,广之旅在打造专职队伍外,也在适当补充兼职导游力量。此外,不少企业在加紧招聘的同时,也着手准备周末及节假日高峰时期的弹性用人。

纵深

当前旅游人才短缺是暂时性的

“新冠疫情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影响是‘流动’。没有流动就没有旅游业。”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保继刚直言,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直接显现的东西较多,这会让社会上特别是父母们对子女将来的就业有担忧,这也导致了前段时间高校招生就业出现负面影响。

保继刚进一步分析道,这种影响并不仅仅是疫情造成的。扩招后,高校生源结构调整的影响开始显现,大学生总人数增加了五倍多,其中旅游专业学生增加了十几倍,旅游专业为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短时期内的扩张,在旅游产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就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他指出,旅游专业从诞生那天起,就跟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别于基础学科,旅游专业是明晰对应着旅游行业的,加上招生量又大,所以受到的影响会更多一些。

他举例道,今年1月以来,旅游市场复苏超出预期,2月全国酒店的入住、效益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很多酒店的价格不仅恢复到了2019年水平,部分酒店甚至出现了涨价现象。这意味着需求旺盛了,需求旺盛之后,员工的工资也付得起了。

“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时,人才流失很正常,连工资都付不起了,员工当然只能另谋生路,但旅游业复苏之后,在旺盛的需求之下,企业的效益也进一步向好,人才也会回流。”

针对部分企业担忧专业人才流失,导致业务开展受阻的问题,保继刚表示,出游需求旺盛而供给暂时性不足,意味着价格上升。产品价格上升了企业利润也会上升,有利润后企业也能够以更高的工资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因此,不需要过度担心,这是人才在市场上的自然流动。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旅游肯定会发展,只要正常发展,旅游产业将会重新回归朝阳产业。”他亦直言,朝阳产业未必就一定会有高工资。旅游行业是充分市场化的,也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的平均收入并不高。旅游行业并不是高利润行业,大学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的起薪比较低,但是行业有成长通道和成长空间,五星级酒店总经理可以有百万年薪,行政总厨也可以有数十万年薪。

多层次人才供给体系是高质量服务的保障

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进入旅游行业,是否意味着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流失了?保继刚并不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以中山大学为例,旅游学院的毕业生1/3会继续深造,1/3进入旅游行业,1/3进入其他行业。“现在很多行业都是复合型的,如果学旅游的学生到媒体、银行或者房地产企业工作,你能说他们是‘不务正业’吗?”保继刚说,媒体有文旅新闻板块,银行有文旅投资板块,房地产有文旅地产板块。举个例子,有银行曾提出,遇到很多旅游企业贷款、文旅项目融资的问题难以解决,因为缺乏既懂投资又懂旅游的人才。中山大学旅游专业的部分毕业生在房地产企业内负责文旅地产项目,他们利用自己所学投身到跨行业领域。

“现在我们对于专业是否对口的看法应该有所改变。”在保继刚看来,大学培养的是有一定专业知识、能应对各种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比如说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到了旅游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工作中去。

事实上,足够的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专业人才并不是社会上所认为的“高学历”。保继刚表示,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多层次的,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等,教育上也应有所分工。比如说,通过高职培养出来的人才,学中餐烹饪的学生能够炒得一手好菜,在美食上下功夫;学酒店管理的学生能够铺床叠被,在客房服务细节上下功夫;通过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在管理上独当一面,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运营上的难题。比如说学酒店管理的大学生,应当学会如何叠被子等客房服务技能,他们不需要成为铺床等客房服务能手,但是如果这些技能都不懂,如何去管理客房?“酒店总经理在铺床、摆盘等专业领域不如服务员,但是我们不会说总经理不行;服务员不懂酒店运营,不懂销售,但是我们同样不会说服务员不行。”保继刚说,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同的人才层次,形成多层次人才供给体系,才能保障旅游业的高质量服务。

旅游人才培育必须有跨界思维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继刚认为,旅游天生是跨界的产物,旅游人才的培育也必须有跨界思维。新的业态、新的融合,不断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人才培育,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当前数字化应用为例,目前,数字科技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旅游人才培育不去迎接这一变化,就会落后。必须要主动求变、主动适应,才能更好地融入产业发展。

保继刚说,旅游教育一直在跨界。实际上,旅游是最容易跨界的学科之一,从研究的角度讲,旅游就是一种现象,不同的学科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法学、城乡规划、设计等对它进行研究。“我们形成了专门化的人才培养之后,一开始就是跨界培养,从不同的学科汲取养分来培养旅游人才,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他表示,实际上,各个学科都在跨界,即使很多人认为较为传统的历史学科,也需要跨界,需要运用数字化、新技术手段辅助研究,只不过旅游学科跟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会让人觉得跨界的迫切性更多一些。

但是人才的培育,万变不离其宗,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方式和规律,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只有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出来,他才能去应对变化的世界。旅游人才必须不断适应行业产业的变化,拥抱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特写

没有选择离开的导游

“明天出发飞欧洲考察,2020年3月初从瑞士回国到今天,整整三年,即将再次踏上欧洲的土地,还真有点兴奋和期待。”

3月6日晚,吴国亮在朋友圈晒出一张5年多次申根签证的照片。

历经出境游“停摆”的三年,这位拥有近20年出境游带团资历的金牌导游重回忙碌的日常,感慨万千。看着不少同行转岗转行,他也曾彷徨、无奈,但依旧选择相信和持守。

终于等来了。一个月前,他带领数十名广东游客踏上飞往埃及的旅程。这是文化和旅游部宣布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 酒店”业务后,内地首个出发的出境游团队。

出发当晚,他身着黑色西装,白色衬衣,齐整光亮的短发显得精神十足。这种打扮很容易令人误以为这是对职业生涯中重要时刻的认真对待。

其实不然。在出发前两天的行前说明会上,吴国亮同样西装革履,认真耐心地面向参团的叔叔阿姨讲解前往埃及旅行的注意事项。

“有点忐忑。”会后,他向记者坦言,这是他时隔三年后第一次带团前往埃及,目的地的接待水平如何?当地会有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均是未知数。即便是身经百战的金牌导游,在带团过程中也难免会遭遇突发状况,该如何灵活应对,出发前,吴国亮一直在精心准备。

这种准备不仅仅是业务上的,身体素质同样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形象对于导游而言是重要的,他谨记前辈的忠告,三年来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令吴国亮在疫情三年面对行业困难却从未有过转行的念头。热爱旅行的他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和亲朋好友旅游在外骑行、滑雪等有趣记录。他曾经带儿子去过德国、法国、瑞士、捷克、奥地利、新西兰、丹麦、冰岛、挪威、芬兰、瑞典等十余个国家。有意思的是,在这一长串旅行目的地备忘录中,最后的标点符号是顿号,而非句号,有如他的职业经历,只是暂时停顿了一会儿,现在又重新踏上奔赴世界的征途。

和吴国亮一样,吴咏梅也做了20年的导游。不同的是,她主要负责接待入境游客,带海外和港澳朋友看广东。2月6日,内地和香港恢复通关。次日,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副局长梁宏正带领香港青年交流团一行30余人到广东交流,这是恢复通关后,吴咏梅接待的首个入境交流团。“非常荣幸和开心。”接到接待任务后,吴咏梅和团队一起精心设计了行程。因为是青年交流,行程中安排了青年感兴趣的点,比如微信总部、T.I.T创意园等。三年前,吴咏梅每年都会接待近10个入境交流团。在她看来,文化和旅游的交流,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而导游在此过程中可以起到桥梁作用,这是这份职业的魅力所在。

“我现在很珍惜每一位报团的游客,很感谢他们。”以前时而抱怨带团太累,如今重新返岗,朱士敏对导游这一本职工作多了一份珍视。“工资确实少了,但是公司已经尽量维持我们的生计,我们只有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人,日子才会慢慢好起来。”

之所以没有离开这一行,除了源于热爱,也因为她看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旅游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就像自行车上的链条,能够带动车轮前行。”在她看来,带游客去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自澳门和内地恢复通关后,她带了不少团队前往澳门旅游,并精心安排了不少新体验,包括本土民俗风情、美食体验等,带游客开心玩,还能拉动澳门经济,导游这份职业真正的成就感源自于此。

“感觉又有了奔头!”入行近30年的冯文杰在导游队伍中年纪稍长。三年来,他在家待业,而不少年轻导游选择离开。近一个月,旅游业稳步复苏,让冯文杰又开始重操旧业,忙碌起来。“以前可以睡晚一点,现在要早睡了,因为要早起带团。”他坦言,相比三年前,现在的他更认真对待每一次出团机会,更用心对待每一个游客。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蔡华锋 叶绮涵

统筹 周人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