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对近几年新高考卷比较熟悉的同学,应该关注到了文言文阅读考查文言词语的题,已经慢慢由考古代文化常识转向考文言实词,并且会结合课内文言篇目的重点实词进行结合性考查,这也算是一种“教考衔接”吧。
有的省市的模考题,把文言虚词和甚至文言句式的常识也考查到了,相信会让一些同学猝不及防。
今天给大家带来文言实词和文常题【也即文言第二题】汇编(第一期),同学们可以练习起来喔~
【最新题目精选】1.【广东省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便私,指有利于私门;当中的“便”字与成语“便宜行事”中的“便”字意思相同。
(至昧者则苟简息情,便私胶习,而不知变通之权,此其所失也。)
B.权,指权变,灵活性;与《齐桓晋文之事》“权,然后知轻重”的“权”意思不同。
C.箕敛,指苛敛民财;当中的“敛”字与《促织》“科敛丁口”的“敛”字意思相同。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箕敛以尽民财。”)
D.愎,指固执,任性,不接受别人意见:与成语“刚愎自用”中的“愎”字意思相同。
2.【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贷,宽容、宽恕,与成语“责无旁贷”中的“贷”意思不同。
(其风概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
B. 安,哪里,与《琵琶行并序》中“恬然自安”的“安”意思不同。
(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闲之地,茸一容膝之斋)
C. 已,停止、结束,与《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的“已”意思不同。
D. 之,“它”的意思,与《兰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的“之”意思相同。
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月考试卷(二)】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下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周代分公、侯、伯、子、 男五等。
B.“诚辱则无为乐生”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诚有百姓者”两句中的“诚”意思不同。
C. 文中“幸汝以成而名”的“幸”与《鸿门宴》中的“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相同。
(其卒曰:“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
D.“疏爵而贵之”中的“贵”与《师说》“是故无贵无贱”一句中的“贵”的用法不同。
4.【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是“使……到来”,“烛之武退秦师”的“退”是“使……退”,两者用法相同。
(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B.倍,指背弃,背叛,与(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倍”词义相同。
(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愿民有倍心,而诚说之“视近而来远”,则是教民怀患。)
C.恃,依额,依仗,与现在所说“有恃无恐”“恃才做物”两词中的“恃”词义不同。
(有人无术以柴下,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
D.智,通“知”,知道,了解,与《老子四章》中“知人者智”中的“智”词义不同。
(“太上,下智有之。”)
5.【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学情调研】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盟,特指诸侯集合结盟,如《过秦论》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
B. 寤,觉悟、明晓,与《诗经·关雎》中“寤寐求之”的“寤”用法相同。
(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受到,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含义不同。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
D. 烹,将犯人投入锅中烹煮,又称镬烹、汤镬,与大辟、凌迟等同为死刑。
(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6.【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考】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夫,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况且,再说”,与“且夫天地之间”中“且夫”用法和意思相同。
B.速祸,招来(招致)祸患,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速祸”意思相同。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C.济,在文中是“渡过(河流)”的意思,成语“同舟共济”中的“济”意思与此相同。
(夫州吁,阻兵【依仗武力】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D.觐,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也泛指拜见。文中指石碏建议州吁去朝见周天子。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
7.【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亡,文中指“用之亡度”,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亡”,含义不相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B. 文中“未之尝闻”和“莫之或止”,两句句式相同。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C. 靡,文中“靡之者甚多”,与《氓》中“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靡”,含义相同。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D. 方,文中“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与成语“方兴未艾”的“方”,含义不相同。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8.【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测评】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跟辛弃疾《菩萨蛮》中的“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行人”意思不同。
(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
B.弊,意为困乏、疲敝,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弊”意思不同。
(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
C.速,意为快、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
(简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
D.何惧,意为惧怕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奚疑”结构相同。
9.【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朕,唐太宗的自称。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离*》中“朕皇考曰伯庸”。
B.采访,此指搜求寻访;现代为新闻用语,指记者为获取新闻材料而进行调查等活动。
(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
C.济,指过河、渡,与李白《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
D.属,指托付、委托,与苏轼《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意思相同。
(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
10.【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左右,文中指近臣、侍从,与成语“左右逢源”的“左右”意思不相同。
(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
B. 临,指治理、统治,与《过秦论》中“临不测之渊”的“临”字意思不相同。
(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C. 再拜,指拜两拜,表示恭敬,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意思相同。
D. 辟,同“避”,指躲避、逃避,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的“辟”字意思相同。
(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
【参考答案】1.A
解析:A.不正确。“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便私”的“便”,有利于;成语“便宜行事”指根据情况,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便宜:因利乘便,见机行事。
B.正确。“意思不同”正确。“权”,权变,灵活性,原文句意:却不知道变通的权变;“权,然后知轻重”的“权”,衡量、权衡。
C.正确。“意思相同”正确。“箕敛”,用箕子收取,指苛敛民财;《促织》“科敛丁口”句意:向百姓摊派有关费用,敛:摊派,征收。
D.正确。“意思相同”正确。“愎”,固执,任性,原文句意:王安石性情不通达而固执任性;成语“刚愎自用”意思: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2.D
解析:A.正确。“责无旁贷”中“贷”意思“推卸”。和“宽容、宽恕”意思不同。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
B.正确。“恬然自安”中“安”意思是“安逸、安适”,和疑问词用法的“哪里”不同。恬然自安:心境的平和自己感到安逸。
C.正确。“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中“已”意思是“随后”,和“停止、结束”意思不同。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
D.错误。“及其所之既倦”中“之”是动词,意思是:向往、求得、喜爱。和作代词时“它”的用法不同。及其所之既倦: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
3.C
解析:B 项,“诚辱则无为乐生”的“诚”是“如果”的意思,此句意为:假如受到羞辱,他就不愿活下去。“然,诚有百姓者”的“诚"是"的确”的意思,此句意为: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有这种误解的)百姓。此项正确。
C 项,“幸汝以成而名”的“幸”是“使……活命”的意思,此句意为:饶你一死,让你成名。“故幸来告良”的“幸”是“幸亏"的意思,句意为: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此项错误。
D 项,“疏爵而贵之”中的“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显贵”的意思,此句意为:分赐爵位使他显贵。“是故无贵无贱”的“贵”是形容词,“高贵、尊贵”的意思,此句意为:因此无论地位高贵卑贱。此项正确。
4.C
解析:C项,“有恃无恐”“恃才傲物”两词中的“恃”也是“依赖、依仗”的意思,两个成语大意是“因为有依靠而不害怕”“仗着自己的才能而轻视他人”,故“意思不同”错误。
D项,“知人者智”中的“智”是形容词,理解为“有智慧的”,和原文用法不同(原文:通“知”,知道,了解)
5.B
解析:B项,“用法相同”错误。寤,通“悟”觉悟,明晓。“寤寐求之”中“寐”的意思是:睡醒。句意: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C项,“慈父见背”的“见”表示:放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可理解为第一人称。句意:我的父亲离开了我。“范雎见疏于秦”中的“见”为被动用法,用法不同。句意:范雎被秦王疏远。
6.C
解析:C项,“济,在文中是‘过(河流)的意思”错误。 文中翻译:民众背叛,亲信离去,难以成功了。其中“济”是“成功”的意思。 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7.C
解析:
A项,“而用之亡度”中的“亡”通“无”,没有。句意: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追亡逐北”的“亡”意思是:逃亡的人。句意:追击逃亡的人。
B项,“未之尝闻”和“莫之或止”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未尝闻之”/“莫或止之”。句意:没有听说过这事。/没有人去稍加制止。
C项,“靡之者甚多”中“靡”意思:消费、耗费。句意:而消费的人很多。“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靡”意思是:没有。句意:天天早起晚睡,这样的日子没有尽头。
D项,“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中的“方”意思:纵横、方圆。句意: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方兴未艾”中“方”的意思是:正。句意: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8.B
解析:两个“弊”意思相同。都是“困乏、疲敝”之意。
9.D
解析:D项,“举匏樽以相属”中的“属”意思是“劝酒”,意思和“托付、委托”不同。
10.D
解析:D项,“意思相同”错误。“辟”,同“避”,指躲避、逃避,或驳斥、排除。句意:忠臣不避危险。《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的“辟”意思是:批驳。句意:驳斥(排除)错误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