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态旅游从产生、发展至今大约持续了60年,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生态旅游基础阶段(二战前—1959年)、生态旅游萌芽阶段(1960—1982年)、生态旅游起步阶段(1983—1990年)、生态旅游稳定发展阶段(1991—2010年)、生态旅游全新发展阶段(2011—现今)(图1—1)。
生态旅游基础阶段(二战前—1959年)生态旅游实践始于北美。美国早在1872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黄石公园当时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旅游区,强调以保护原生态环境前提下适当开展旅游活动,实际上开创了生态旅游的先河。加拿大于1930年率先制定了《国家公园法》,所有这些为以后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经验,并为生态旅游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外旅游研究始于欧洲。二战前,欧洲学者已对旅游现象开始进行研究,主要是意大利、德国、瑞士、奥地利,以及后来的法国、波兰、南斯拉夫和捷克等,使欧洲成为当时国际旅游研究的中心,主要以意大利语、德语为主。具有重要影响地位的旅游组织主要有“国际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和后来的“世界旅游组织”,代表学者如马里奥蒂(A.Mariotti)、葛留克斯曼(R.Glticksmann)、鲍尔曼(A.Bormann)、亨泽克尔和克雷夫等。
该阶段研究主要从统计学和经济学两方面进行旅游研究。前者主要集中在旅游现象的描述,以及游客人数、逗留时间和消费能力的统计方面;后者则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剖析和论证,并从旅游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的研究中,确认旅游活动是属于经济性质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发现旅游活动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生态旅游萌芽阶段(1960—1982年)20世纪50—70年代是欧美大众旅游蓬勃发展阶段,即所谓的“大众旅游(mass tourism)”时代。工业产业大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使欧美等西欧国家国民有了旅游动机和条件,同时喷气式民航飞机的广泛应用,使欧美大陆之间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游客流动现象成为常态。旅游活动在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恢复和发展,大量外来游客涌人接待地。伴随着工业革命和大众旅游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绿色革命、绿色文明、生态意识等理念应运而生,为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理念基础。
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二战后,旅游被普遍看成是一种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手段,认为旅游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对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发达国家的边远地区,均可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该阶段的工业革命伴随着传统大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带来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效益外,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血腥事实,迫使欧美各国政府、业界和学界对旅游业负面影响的关注,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逐渐诞生,《寂静的春天》(1962年)、《环境危机研究》(1969年)、《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0年)等应运而生。
随着50年代中期喷气飞机在国际民航交通中广泛应用,跨大洋旅行成为价廉、迅速、便捷的活动,欧美两大陆之间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游客流动现象成为常态,旅游外汇收人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外汇来源,表明世界旅游发展进人了“现代时期”。随着旅游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巨大人流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流动,使接待地社会和环境受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前所未有的问题,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这时旅游对接待地的“旅游影响研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旅游影响研究”逐渐形成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与生态三个影响研究领域。在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环境和生态科学等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展开了对现代旅游现象的研究。驱使旅游研究从早期以旅游现象和经济领域研究为主,向揭开旅游表面现象探索其本质规律研究的方向推进。开始了运用多个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综合研究。马斯洛(A.H.Maslow,1954)探索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学方法,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该阶段旅游国家明显增多,除意大利语、德语、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外,还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旅游研究涉及的学科范围更加广泛,除了经济学、人文地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还有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学者逐渐参与到了旅游研究中。旅游研究从西欧、北美、澳洲等逐渐扩散到日本、印度、韩国、波兰、捷克等南亚、东亚、东南亚以及东欧等国家。
将旅游现象作为一个与社会诸多方面存在交叉、重叠关系的社会综合体来研究,从而在学科上提出跨学科研究的观点,在范围上提出多层面研究的见解,使得旅游研究的运作更加接近于旅游现象的内涵真实。1977年出版的史密斯主编的《主人与客人:旅游人类学》。在旅游社会文化影响领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提出了“旅游人类学”的概念。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生物圈,使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关注,对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影响研究也越来越多,可持续发展原则被广泛地接受,生态旅游作为满足需求、保护环境二者兼得的一种旅游形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生态旅游起步阶段(1983—1990年)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概念。相对于传统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内涵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1990 年,在佛罗里达迈阿密召开世界生态旅游研讨会,主要讨论生态旅游和资源保护的问题。赫克特(Hecht,1983)[1]提出,人类应该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去旅行,体验或欣赏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景象及区内文化特色,摆脱日常工作、都市生活的压力,然后慢慢成为一个关心环境保护、自然保育的人。同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在一定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后来,生态旅游定义被确定为[2]:“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MCED)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报告并提出了人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迎接人来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同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5个国家发展生态旅游的情况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于1990年出版了《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研究了这些国家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政策与管理,特别就自然旅游的发展与保护区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从生态旅游发展的角度改进这一地区旅游业规划与管理提出了重要的建议。该报告对这些地区乃至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伊丽莎白·布在1990年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为“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生态旅游理念的形成和探讨,促进了生态旅游实践和发展。自生态旅游概念诞生后十几年,生态旅游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哥斯达黎加是拉丁美洲开展生态旅游颇有成效的国家。该国家开展生态旅游是从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出发的。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旅游业外汇收入成为这个国家外汇最大来源,取代了传统的咖啡和香蕉的地位。据调查,大约有36%的游客到这个国家来就是为了生态旅游。从1988年开始,旅游业收入成为肯尼亚外汇的第一大来源,首次超过了咖啡和茶叶的出口收入。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1989年吸引生态旅游者达65万人次,20世纪90年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现在肯尼亚每年生态旅游的收入高达3.5亿美元。
该阶段的特点主要是世界生态旅游尝试性的发展实践和探索性的理论总结和研究,为生态旅游蓬勃稳定发展找到了信心。标志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研究新发展的是1989年在澳大利亚成立了跨国的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科学院”,并于次年出版的院刊《旅游研究杂志》。从而,揭开了跨国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开展多学科、多层面的旅游研究活动的新时代。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主要包括:(1)生态旅游产品研究;(2)生态旅游消费方式;(3)生态旅游与环境关系研究;(4)生态旅游景观;(5)生态旅游地理学;(6)生态旅游经济;(7)生态旅游动机与行为研究;(8)生态旅游者感知与满意度研究;(9)生态旅游社区研究;(10)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研究;(11)生态旅游业研究;(12)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研究;(13)生态旅游目的地研究;(14)生态旅游影响研究;(15)生态旅游评价研究;(16)生态旅游管理研究;(17)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四)生态旅游稳定发展阶段(1991—2010年)
随着进入20世纪90年代,生态旅游进入了蓬勃、全面发展时期,生态旅游不仅在相关国家得到实践和验证,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也不断修正和取得进展。与此同时,各国形成了生态旅游大发展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该阶段生态旅游相关的世界性组织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学会、世界保护联盟、国际保护组织、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旅游人类学委员会、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国际保护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旅游人类学委员会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态旅游协会。
1991年7月,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举行第二次年会,讨论了生态旅游跨学科研究和研究方法问题。同年8月,在米克罗尼亚召开了题为“太平洋地区的生态旅游”讨论会,会议提出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探险旅游及自然旅游并非一回事,生态旅游强调在主张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要为保护大自然做贡献。1991年,《旅游研究纪事》刊出了《旅游社会科学》专辑,该专辑突出了生态旅游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主题,表明生态旅游研究新时代的到来。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发大会(地球峰会)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倡议在开发项目中要考虑环境问题。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修订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1994年,澳大利亚推行生态旅游战略,成立了各种生态旅游协会,成立国际研究中心,建立生态旅游相关技术的最佳示范,设计生态旅游教育及训练教程,构建全国生态旅游评价机构。这些措施使澳大利亚生态旅游成为世界的榜样。
1995年4月,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召开,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并强调旅游只有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应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其它领域的发展相协调。1996年制订了《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1999 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发表了《沙巴宣言》:将生态旅游保护、开发与利用规范化起来。同年,成立了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网站(Ecoclub),目的是通过生态旅游支持环境保护、促进环境及文化教育、辅助当地人民得益。2001 年 8 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美洲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管理会议,确定2002年为国际生态旅游年。2001 年 10 月,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独联体国家、蒙古和中国“21 世纪可持续发展工具—生态旅游论坛”。2002 年5月,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旅游组织(WTO)发起、魁北克市旅游局和加拿大旅游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世界生态旅游峰会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来自132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包括40个国家的部长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同年10月,在马来西亚科塔基纳巴卢举行亚太生态旅游会议。2005 年2月,由阿曼同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世界生态旅游会议。受此影响,生态旅游逐渐向世界各国拓展。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标准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多样化标准对生态旅游发展起到了引导、促进和革新的作用,同时也给生态旅游实践带来了不便。为把生态旅游推向广度和深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生态旅游法规和政策。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年在联合国第七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需要关注旅游生态标签的效力问题。于2002年构建了欧洲的VISIT (Voluntary Initiatives for Sustainable in Tourism)认证体系,2003年建立了美洲的可持续旅游认证网络,2004年建立了绿色环球21生态旅游认证,成为世界统一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的三大中心。该标准体系包括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旅游企业标准、旅游社区标准、景点设计与建设标准和景区规划与设计标准等。从而,推动了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进程和研究进展。这些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为推动世界生态旅游实践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世纪以来,国际范围的生态旅游研究不断深入。在强调生态旅游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所做贡献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不断提醒人们,生态旅游本身不可能拯救正在不断退化消亡的生态系统。“除非生态旅游经过规划保证使环境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并使当地公众参与,否则它确实会有损于环境和当地人民的利益”。于是,有关生态旅游兴起原因、核心思想、作用、规划、管理以及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等研究成为热点。澳大利亚学者Haether D. Zeppel[3](2005)在其著作《原住民旅游可持续开发与管理》系统阐述了生态旅游与原住民社区、土著文化及生态环保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管理路径。
不仅如此,在旅游实践中,各国均形成了生态旅游的巨大热潮,生态旅游活动有了全面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旅游己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潮流,生态旅游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1997年世界生态旅游已占全球旅游的10—15%的份额。1999年以来,生态生态的年增长率达22—25%。
生态旅游全新发展阶段(2011—现今)该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科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大数据时代、散客时代、高铁时代(“五代”)的蜂拥而至和叠加效应及其对传统生态旅游的影响。由于“五代”来临及其叠加效应,造成了该阶段生态旅游发展具有与传统生态旅游完全不同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即在新形式、新背景、新环境、新条件、新市场、新理念、新机遇、新趋势等全新背景下的全新发展,亦即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全新发展阶段。因而,这一阶段的生态旅游发展具有全球同时性、全球一体化、全球对比性、全球动态性、全球共享性特点。它将打破传统生态旅游发展原有惯性和系统,革新传统生态旅游理念、原则、框架和体系,创新生态旅游新格局、新常态、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态和新文态。该阶段对传统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是彻底的、革命性的。这种影响程度和效果随着“五代”的不断叠加而愈加明显。
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的产生对生态旅游业具有重要影响。云计算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旅游信息化和未来“智慧旅游”的建设中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数据有助于生态旅游市场精确定位、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收益管理、创新旅游需求开发、新增海外旅游服务功能等;地理信息系统对旅游业旅游信息查询、旅游专题制图、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价、旅游动态监测等传统方面带来冲击;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更真实的旅游信息及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产业全域发展、推进旅游行政可持续管理,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物联网通过全新的方式将智能设备、系统、处理器以及人联系在一起,在飞机、宾馆、景区、游览车、租车等资源之间实现共享,为游客提供更私人化的服务,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使用性正契合了生态旅游出行的需求,不仅可随时随地搜索附近的景区景点和酒店,且可直接预订酒店和机票,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习惯和方式。
随着散客时代的来临,旅游方式从团队游向散客游转变,要求旅游从资源开发、产品规划、线路设计、项目策划、市场营销、基础配套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安全保障到旅游管理体制,以及从旅游主体到旅游客体、从旅游媒体到旅游载体要发生一场革命。首先,散客时代游客出游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其次,散客时代的游客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再次,传统景区管理体制难以满足散客时代的要求。最后,散客时代景区内部建设亟待提升。尤其是自驾游形式的出现,不仅冲击了传统生态旅游系统,改变了传统生态旅游方式,而且造成了相关的新型旅游业态;高铁具有快速、便宜、客运量大,便捷、全天候、公交化,相对安全可靠,舒适、噪音低,智能网络覆盖,方便办公与交流等特点。高铁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旅游客源流向及分布、扩大了旅游资源配置的市场空间、拓展了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拉近了与区域性国际市场的距离、促进了旅游产业大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旅游无障碍合作、创新旅游方式和旅游要素。同时,高铁促进区域旅游景区、交通工具、旅游发展模式之间加剧竞争。从而,给传统生态旅游系统、运营框架和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
生态旅游在面临全新的全球环境同时,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因和机遇。2014年11月,以“保护地、人类和地球:激发策略”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公园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举行。本次大会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与澳大利亚政府共同主办。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的代表及多个国家的*也出席了会议。来自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5000多名代表与会,共同探讨世界保护区的未来。会议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份保护区评价国际标准和第一份对世界自然遗产进行评估的《世界自然遗产展望》报告。此次第六届世界公园大会的举行给世界生态旅游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2016年5月18—21日,主题为“旅游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107个国家的旅游部长、部分国家政要、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性组织负责人以及国外旅游界专家学者等600名外国代表来华出席大会。主要致力于促进和发展旅游,为经济发展、国际间相互理解、和平、繁荣,以及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和宗教信仰,广泛尊重并遵守所有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主要议题包括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及旅游促进和平,并确定将2017年确定为“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其宗旨是共同推动世界旅游业发展、推进旅游业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世界和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旅游业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方面所肩负的责任。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为世界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欲知后事,请听下文【中国生态旅游的演进】
现代生态旅游: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
现代生态旅游:理论进展与实践探索
[1] 郭岱宜. 生态旅游——21世纪旅游新主张. 台湾杨智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
[2] 国家旅游局.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 26362-2010). 2014
[3]Haether D. Zeppel. 《Indigenou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produced and typed by Columns Design Ltd, Reading, Printed and bound in the UK by Cromwell Press, Trowbridge,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