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8日至11日,胡适游庐山 。
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图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1928 年 4 月 7 日,胡适与友人从上海出发前往九江。4 月 8 日至 11 日,游庐山,后坐船返沪。6月,胡适发表《庐山游记》单行本。
胡适(1891 年 12 月 17 日-1962 年 2 月 24 日),原名嗣穈,后改为适、适之。安徽绩溪人。曾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与领袖之一,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哲学上倡导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论,主张“大胆假设,细心实证”,“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在政治上主张自由主义,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多重身份的历史人物。
资料来源:《庐山游记》、维基百科
说明:本篇早在一年前就已完成,由于篇幅较长,且评述过多,故留下未发。本次略作修订,仍有不满之处。胡适的《庐山游记》虽短,但值得学习之处太多了。
胡适像 图源:新浪网
《庐山游记》仅有 1.3 万字,也就是一部短篇小说的体量,印到现代杂志上差不多 7、8 页纸,读快点用不了半个小时。
胡适在离开九江的船上开始撰写游记,回到上海做了补充修订后发表,似乎也没有在这篇文章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然而,这篇游记却成为了他的短篇代表作,它是民国时期最著名的游记之一,所有近现代庐山游记,没有任何一篇的影响力能接近它的高度。
胡适的《庐山游记》有何特别之处?笔者也曾胡乱涂写过几十万字游记。在研读了这篇游记后,有所悟,以下谈谈这篇游记的内容、特色和价值。
《庐山游记》是单线性的记叙文体,全文记录了胡适带着儿子(应为长子胡祖望)与好友沈昆三(英美烟草公司董事)、高梦旦(商务印书馆元老)、蒋竹庄(东南大学校长)等人相约、出行、游玩的过程。从 1928 年 4 月 7 日离开上海始,到 11 日众人准备下山回九江止,按日分章,合计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