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记胡适写作特点,庐山游记体现了作者哪些写作特点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2-21 16:46:04

商务印书馆,1928年 图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或许好为人师的胡适就是这么认为的,他写《庐山游记》就是做了一篇范文,告诉自己的学生,告诉中国人,游记可以这么写,科学的态度可以无所不在。

笔者以为,四种游记的写法各有受众,从读者需求的角度都能体现其价值之所在。第一种流水账可以成为很好的旅行指南,很多自驾、独行的游客特别需要这种可以按图索骥的文章。第二种感情抒发型游记,如果作者不虚伪、不无病*,而是真诚地赞美、歌颂,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就是写庐山的歌颂体中最伟大的作品么?第三种内省成长型游记,《徐霞客游记》可以作为代表,徐霞客像个永远也不会长大的孩子,究其一生满怀着热情走遍中国,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直至生命熄灭也无怨无悔。

胡适这种以审视态度写作的游记,更像篇学术论文,虽然愿意看的人不多,却可能有超乎的价值之所在。为什么《庐山游记》至今无法被超越?胡适在游历白鹿洞后写了如下几句话: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庐山游记胡适写作特点,庐山游记体现了作者哪些写作特点(9)

商务印书馆,1928年 图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只有站在一定高度的人文学者才能做出这种总结,胡适的“三大趋势”是近代对庐山这座“人文圣山”最为概括、最准确的评语,它已成为庐山的标签,几乎所有介绍庐山文化的文章、影视中都中引用它,至今无人能对其修订补充。

1996 年 12 月 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当年联合国专家在庐山考察后的发言,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官方网站对庐山几个主要景点的介绍,您一定会得出结论:这不就是拿着胡适的评语抄作业么!

庐山游记胡适写作特点,庐山游记体现了作者哪些写作特点(10)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庐山国家公园 图源:whc.unesco.org

第四种游记还有没有别的例证?

当然有,就在庐山。千年前的北宋,有位文人来到庐山脚下的西林寺,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就是审视和思辨的游记,基于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阅历,他将对风景的欣赏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文以载道。游记的价值与读者的多寡无关,与写作的形式无关,评价它的唯一标准,是它所包含的思想与情感,浅薄寡淡,还是深邃宽广。

庐山游记胡适写作特点,庐山游记体现了作者哪些写作特点(11)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