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是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向往的圣山,历经千年岁月的沉淀,采天地之精华,集人文之大成,终成一代天骄。
胡适在《庐山游记》中指出庐山史迹代表中国历史的三大趋势:
- 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 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
- 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趋势。
庐山还创下了三个第一:
-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最佳结合地;
- 山(庐山)、江(长江)、湖(鄱阳湖)一体化的最美组合地;
- 文化与旅游的最早融合地。
并由此获得了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及江湖地位:
- 文化地位——独享人文圣山的最高称号,成为了文化人心目中的朝圣地;
- 国际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旅游地位——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首批AAAAA 旅游景区,是文化旅游的始祖。
庐山风景秀丽,文化内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1980年所摄《庐山恋》风靡一时,又为庐山贴上了的爱情与时尚的标签。那时的庐山旅游一枝独秀,风光无限,不知甩下黄山及五岳几条街,成了诸多名山争先效仿的对象。
几十年过去了,当旅游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之时,当文化旅游列为了国家主导产业之时,当“庐山天下悠”被广为传唱之时,庐山这个曾经的领头羊却沉默了,确切的说是沉沦了,被边缘化了。
是谁打败了庐山?论资源,庐山的自然、人文优势独步天下、无与伦比;论条件,庐山的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之优越谁与争锋;论名气,庐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威震江湖、无人匹敌。但市场是残酷的,又是公平的,旅游行业除了靠老天爷与老祖宗赏饭吃之外,更需要老百姓的认可,这毕竟是一门从消费者口袋里掏银子的艺术。不思进取者必将淘汰,这才是市场铁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庐山是被自己打败的!
好啦,开场白告一段落,下面转入正题,我带大家来正确认识庐山的真面目。
我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是由“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构成的一个逻辑链,所以我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庐山是什么?
在说庐山是什么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说说江西是什么?正确认识自己是制定战略和迈向成功的起点。
江西是一个好地方,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还是一个想大事和干大事的地方。遥想当年,王阳明在赣南剿匪却悟出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道理,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也是在井冈山上思考中国该往何处去,得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指导中国革命从弱小走向了辉煌。
在我眼中,江西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矿产资源、良好生态环境及中部区位与交通优势,正在由农业化向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迈进中的欠发达的内陆省。农业大省是我们的基本面,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基础。革命老区、矿产资源、中部区位是我们的比较优势,而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才是我们的核心优势。这种基本特征决定了我们简单模仿别人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拼高科技和外向经济我们不占优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得不偿失,共性化的城市交通基础建设只解一时之渴。江西该走什么路?内生性的发展动力源在哪里?核心竞争力如何打造?
第一就是弘扬井冈山精神。政治解读我不在行,但我从经济层面上读到的是:一个地区要发展,就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市场经济的普遍原理和本地核心优势相结合,走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创新发展之路,也就是江西道路。
第二是寄语我们去做一个“富裕、美丽、幸福的江西样板”。我的理解是要去读懂字面背后的含义。富裕、美丽、幸福的后面其实分别对应的是经济、生态与文化,江西道路就应该是围绕文化与生态的特定优势去发展个性经济。即文化经济化和生态经济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
第三就是“庐山天下悠”了。一个“悠”字可谓直指庐山本质,取自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诗意,又包含悠久、悠扬、悠闲诸概念。真的是一针见血又妙不可言,让我这个自诩为庐山专家之人汗颜不已。
如果说第一条属于解放思想的话;第二条就已经是在帮助解题了;第三条便是在精准给定位了。直接给三座山下定语,大概只有江西有此殊荣。可惜很多人没读懂啊!一贯讲政治的江西人这次却如庐山一般巍然不动,也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罢。以上看似有些走题,其实不然,我是在做铺垫。思想认识不解决,到具体问题上是一定不会有答案的。正所谓不谋全局者如何谋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