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记胡适解读,胡适庐山游记读后感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12-21 16:21:47

下面言归正传,让我来梳理一下庐山是什么吧。

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去审视庐山:

我个人不同年龄段眼中的庐山:庐山在我心目中太神圣,从小听到的故事都是关于我父辈以及父辈的父辈,带着崇敬走进庐山、讴歌庐山,庐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的印象就是一座伟大的山。稍微长大了学会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让我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庐山在我心目中又成为一座变幻莫测、令人向往的神秘之山。再长大初识革命斗争史,庐山又变成了一座政治山,斗争山。直到十八岁我第一次登上庐山,亲眼目睹了庐山的秀美风光,亲历了初恋的甜蜜与苦涩,庐山又俨然成了爱情山,风景山的代名词。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已多次登临庐山,每一次都给我带来全新的感受,概念也在不停的变换。

在历史学家眼中,庐山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文化、宗教、政治名山与一身。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

在文学家眼中,庐山是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又是田园诗的诞生地。历史上曾有1500多位文人墨客来此而游,留下了一万余首咏叹庐山的千古诗篇。可以说没有庐山的文学史,中国的文学史将会失重。

在宗教界眼中,庐山的特性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释道两教从互争长短到携手共进,并包容基、天、东、伊四教。使庐山成为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

在自然学者眼中,庐山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到沉积泥砾的全过程,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

在世界的眼中,庐山是中西文化交融合璧之山,也是世界名山大会的发起人。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庐山游记胡适解读,胡适庐山游记读后感(5)

我研究庐山快二十年了,很荣幸零九年应郑翔之邀担任庐山品牌建设总顾问,那个时候这是非常先进的理念,也是非常富有远见的举措。我在做了大量历史与文化研究之后,给出的答案是“人文圣山”,并由病重的季羡林老先生一锤定音,亲自题写,成为绝唱。然后与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合拍了九集电视专题片在中央台反复播放,影响巨大,率全国之先亮出了文化旅游的大旗。

最近又认真体会“庐山天下悠”这句话,觉得实在是高明之至,纵观天下名山,无奇不有,千奇百怪,各领风*,而唯有庐山以文化贯穿始终,坚守正统,以千年岁月演奏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和谐交响曲,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书院文化,道释同尊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返璞归真的山水田园文化更是这华美乐章的最强音。把庐山隐逸文化的特色、内含丰富的历史和当今市场的需求最终归纳为一个“悠”字。代表的是一种高质量的慢生活方式与旅游形态,可谓是高度概括,外延十足。悠久的是历史文化,悠扬的是时代旋律,悠然的是政治态度,悠闲的是美好生活。其中商机无限、想象无限。既是政治、亦是文化,又是经济。

庐山游记胡适解读,胡适庐山游记读后感(6)

庐山为什么?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是庐山。理由如下:

  1. 庐山具有无可比拟的品牌价值。天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江西对全国乃至世界可以唱响的文化符号,是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文化名片。文化的影响力是有半径的,江西的庐山和景德镇无疑是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景德镇巳在发力,庐山不能落后,双剑合壁,天下无敌。
  2. 庐山从来就是一座具有历史担当的名山。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的佛教化起点在庐山;代表书院文化的白鹿洞书院在庐山;抗日宣言的发表地也是在庐山。“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才是庐山的性格与担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更应是庐山的境界与追求。
  3. 庐山集中体现了江西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的融合优势。可以为整个江西经济的转型提供样板价值。庐山文化积淀之厚、生态资源之优,可以说是独步天下,如何通过旅游经济变现是一个现实课题,也是江西的必答题,庐山理应当仁不让。
  4. 庐山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组合优势。纵观六岳,只有庐山䇄立在长江之边与鄱湖之畔。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很好铨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故事,更能弥补江西旅游过去重山轻水的短板。
  5. 庐山集中体现了文化旅游的核心要素。既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厚的人文景观,搭配的如此完美的惟有庐山一家。此外还有电影与旅游跨界互动的成功案例,有数不清的名人轶事和历史遗存,是深度体验与研学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6. 庐山是公认的避暑胜地和康养天堂。牯岭在英文中就是清凉的意思,五百栋庐山老别墅见证了昔日的辉煌,也成为了建筑史上别墅打造的经典案例。解放后各部委和大企业在山上建的疗养院数不胜数,为康养产业奠定了从概念到物质的良好基础。

庐山游记胡适解读,胡适庐山游记读后感(7)

尽管庐山有以上有利条件,但确实没有做好也是业界公认的事实。

曾几何时,庐山是中国旅游2.0版的代表,也是中国最早触电的旅游目的地,更是率先举起文化旅游大旗的先行者。

现如今条件比过去更好了:文化旅游部合并了,庐山倡导并践行的文化旅游已成为了当下的主旋律;生活水平提高了,旅游消费成为了一种大众普遍的生活方式;庐山和星子在省里推动下成一体化了,概念变大了,地盘也扩大了;更有上级领导的指示加持,这是无价的广告。本该大有可为,异军突起,可此时的庐山却沉默了、落伍了、甚至麻木了,撤局设市后没有见到有任何大动作,落实“庐山天下悠”的指示也不见有大手笔。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究其原因:

  1. 人的问题:一把手是关键因素。如果主要领导不敢作为,也不会作为;不想不担当,也不敢担当,那这个地方一定搞不好。庐山的主官必须是懂文化懂经济,想干事能干事,有魄力有胆识的开拓性人才,景德镇就是明显的例子。这两地本来应该是比翼双飞的孪生兄弟,可现在一个焕然一新、举世瞩目,一个日落西山、被人淡忘。庐山实在是可惜了一手好牌,近年来在中国旅游行业几乎没有动作,也没发出声音。就连金牌编剧刘和平花了大半年时间写的演出剧本“大梦落九天”也胎死腹中。
  2. 观念问题,思想封闭保守,排外情绪严重并伴有小农意识,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完全忘了庐山曾是中国最早的开放试验田,也忘了庐山文化并非本土文化和守旧文化,正是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与时俱进的态度才成就了庐山文化之高远。只有不断改革开放、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创新拓展,才永远不会落伍。守是守不住的,历史规律就是不进则退!
  3. 方法问题:不重视人才,不重视创意,不注重打造软实力,不注重创造新模式,更不与时俱进,而是固步自封,仍停留在传统方式方法上,怎么能跟上时代的节奏。现在旅游正在向旅居转变,景区在向社区转变,定点在向全域转变,重策划、重内容、重体验、重传播、重数据、重业态、重营销、重唯一性的文旅3.0模式呼之欲出,庐山准备好了吗?

庐山游记胡适解读,胡适庐山游记读后感(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