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基辛格
对每一个民族来说,粮食就是立身之本。粮食从何而来?土地便是答案。
对于山区多,平原少的中国来说,粮食种植可用土地面积略显不足,且由于人口稠密,粮食需求极大,不得不对土地进行极致利用。于是一个人类农业史上的奇迹诞生了——梯田。
在中国,体量庞大的梯田背后,是各个民族漫长艰辛的发展史和几十代人的持续劳动。山民将莽莽大山、低矮丘陵开成浩瀚梯田,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下的哈尼族,成为一个以梯田奇观为文化象征,被重新构建、重新释义的民族——外界对于梯田的描述,开始重塑哈尼族,促使它完成一场文化重构与自我重释。摄影/陆江涛
梯田,不仅仅是风景梯田是很普遍的一种风景。
从海拔千米的山峦到500米以下的丘陵,都有分布着形形色色的梯田,远远看上去大的如脸盆,小的像脚印,形成立体绚丽的空中农耕场景。
在中国,有几处梯田很美,比如云南哀牢山中的哈尼梯田和广西的龙胜梯田,每一年都有无数人慕名而至,追寻来自山水之间的美丽。
事实上,梯田之美,不止在西南,中国是世界上梯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梯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江南丘陵3个区域,而按照形成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南方山岭地区,依托温暖湿润的良好气候条件,为了适应多山丘陵的地貌,在劳动人民长期的努力下形成的梯田,以水稻种植为主,其中广西、云南、福建居多;
另一类是在气候较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靠人力和机器在近几十年修建的梯田,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多为旱作梯田,如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的梯田。
请横过手机屏幕查看
▲高山瑶,半山苗,广西融水苗族村寨多围绕元宝山而建,梯田、森林之中点缀着苗寨,山峦连绵,植被秀丽。苗族是迁徙的民族,远古的战争让他们先祖远离了黄河下游,而大山给了苗人先祖安身之所。摄影/郁良权
请横过手机屏幕查看
▲在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喇嘛湾镇到山西河曲县梁家碛村这一段长达80公里的长峡里,因为落差巨大,浪涛汹涌,黄河水呈现一种常见的金黄。摄影/赵小黑
不同的梯田各领风*。南方的梯田多是水田,层层叠叠,虽不对称重复,但也曲折有致;北方的梯田,一如他的子民性格,粗犷、豪放、阳刚、大气。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一方人又何尝不是在养一方水土呢?
可以说,在山区丘陵地带,只要有人类栖身繁衍,便往往不约而同地应用了这种特别的农耕制度。梯田不仅仅是多姿多彩的绝美画面,更是沿等高线延伸的,把坡面变成平面的高效土地利用方式。
梯田,养活中国的山民梯田从何而来?
相传 3000 年前,长江流域就有水稻梯田;2000年前黄河流域有了旱作梯田,它的出现适应了中国山地多、平原少、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的特点。
我们常说,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是不适合农耕的,需要退耕还林或还草。但是在古代中国,山区有大量人口,如果不种梯田,山民可能都吃不上饭了。
于是,人们清除森林或小山顶,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农田,用来种植粮食。这样不仅可改变地形坡度、拦滞径流、稳定土壤,还具有保水、保土、保肥作用,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使丘陵高山地区的大面积种植成为了现实。
梯田逐渐成为一种集约利用山地的成熟方式,并且广泛发展起来。它们不仅建构了令人惊叹的壮美风光,也养育了大量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