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创作的这首登高抒怀之作。
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重点抒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
诗题“登飞来峰”:登,指由低处到高处;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láng yá)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内容和地点。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yín)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三年后,即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任满回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huàn)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满怀豪气,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闻说,听说。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听说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第一句,概括了峰上古塔之高。“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