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图像
这首《登飞来峰》是王安石三十岁的时候所写,当时的王安石,雄心满满,想要做一番事业,借着写景色的诗,把自己内心的志向,把自己对人世的看法,也都写进了这首诗中,若是仔细推敲,这首诗里的哲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自己。
飞来峰上千寻塔
上半句是铺垫,是写景。点名了背景,在飞来峰山峰之上,山峰之上也就罢了,还在山峰之上的千寻高塔之上,在高点的高点之上,诗人所站立的位置极高。如何个高法,听说在听见鸡鸣的时候,可以看见太阳从山下升起来,这当然是诗人夸张的比喻,但若是顺着诗人的这个思路想象,你站在山顶的高塔之上,眼下,浮云翻滚,借着逐渐变红变亮,太阳冲透了浮云,从下方冒了出来。这种景象,也不得不佩服王安石的想象力啊。
身在此山中
后面半句,表面上写的也是景,但没有人会认为这只是在简单的写景。不需要为天上的浮云会挡住远眺的目光而担忧,因为我们站在最高的地方,就连浮云都在我的脚下,既然在我脚下,当然挡不住我远望的视线。
不畏浮云遮望眼
读《登飞来峰》这一句富有哲理的诗,我首先想到了一幅网络上流传很广的图,不同的人,读书的程度不同,思想的境界不同,眼界也不同,因为毕竟他们脚下的书籍厚度也不相同。脚下没有书的人,看到的是春光烂漫,是开心安逸,脚下有一定书的人,看到的是人世的苍茫,最后一位站在堆积如山的书上的人,看到的是世界的广阔,浮云挡不住,那些低级的趣味,已经不再他的眼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