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在一些博物馆里能见到这么一些奇奇怪怪的物件,譬如说造型奇异的兽像,他们或是人面兽身,或是兽面兽身,有独角或是双角,肩有两翅,脊如烈焰。
这样的文物,往往就是我们所说的镇墓兽。
镇墓兽其实非常神秘,虽然出土甚多,但目前学界对于镇墓兽的还有众多不解之处。
上图_ 高怀德 墓
镇墓兽起于春秋,盛于隋唐,最终在五代渐渐烟消云散。说是起于春秋,其实就是来于楚墓,当时的中原诸国并没有使用镇墓兽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流逝,镇墓兽才渐渐走出楚地。
对于镇墓兽的起源,说法也很多,在《周礼》中记载了一种怪物,这种怪物喜欢食死人之肝脑,其名为魍象,也称罔象,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而另一种神兽,其名曰方相氏,能够驱疫避邪,尤其能赶走魍象。因此有人造方相氏之像立于墓侧,有人认为这就是镇墓兽的起源。
还有人认为镇墓兽是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提到的“穷奇”,“穷奇之神物,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
上图_ 《山海经图赞》 清光绪刊
不仅起源众说纷纭,关于楚墓中的镇墓兽究竟有何意义,也还没有统一,不过一般来说学界有三种看法。
其一,楚墓镇墓兽是山神的造像,有镇压邪崇、驱除妖鬼的功用。关于这一点,代表的学者是日本的研究者水野清一,我国也有些学者赞同,不过并非是主流的看法。
其二,楚墓镇墓兽是一种变形龙,是亡者灵魂的看护者,负责“引魂升天”,或“导魂入阴”。
其三,楚墓镇墓兽是地神土伯的造像,其意在抚慰地神不要侵食死者的灵魂。关于这第三点,实在是很有说法,楚墓方面研究专家陈跃均就解释过什么是“地伯”,《楚辞·招魂》记载:“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伂駓駓些。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归来”
朱熹有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土伯,后土之侯伯也。”
什么意思呢?土伯,就是幽冥的君王,其形象就是虎首锐角的野兽,在地府中追逐着各种邪崇吞噬,这一形象,和众多楚墓所出土的镇墓兽非常相似。
总的来说,楚墓的镇墓兽具有驱妖辟邪、保护死者的作用,是楚人企图使用镇墓兽的力量来驱逐阴间的魑魅魍魉的意识体现。
上图_ 土伯,中国神话中后土手下的侯伯,阴间幽都的看守
为什么要特地强调楚墓镇墓兽呢?
因为楚墓的镇墓兽,和后来隋唐时期的镇墓兽,在形制方面已经大有不同了,在学界的讨论中,偶尔也有学者将之分开讨论,譬如说来国龙先生,不过来国龙先生自己也坦然承认,他把楚墓中的镇墓兽和魏晋、隋唐时的镇墓兽区分出来的学术观点并未获得很多认同。
关于楚墓中的镇墓兽有一大特点在于,镇墓兽只出土于有成套随葬铜礼器的有梈室的墓中。这话听起来有些拗口,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贵族的墓才可以随葬镇墓兽。
其次,每座墓室,只能有一位镇墓兽,这很简单,镇墓兽是作为神的偶像存在的,地上只有一个君王,自然,地下也只有一位冥王,作为冥王象征的镇墓兽,自然也只有一个,关于这一点,截止上世纪九十年代所出土的两百余座楚墓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