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创作背景:
此诗是四十一岁的苏东坡于公元1077年(北宋熙宁十年)所作。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欣赏: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也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更加烘托出来。
到了第三句,话锋一转,由景入情,惆怅东栏一株雪,结合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可以说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古往今来,有很多写柳絮的诗词。很多诗人的笔下,柳絮成为漂浮不定、随波逐流的代言者,几分伤感、几分失意。当年,十四岁的陈晓旭,为柳絮写了一首诗,清新又有温度。她说,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这一句,最为感人)。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
第四句,人生看得几清明。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结合前面的“一株雪”,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作者写诗在春天,
巧把梨花比生人;
问君今生有几春,
骄阳化雪无踪影。
纵观全诗:一三句是现实,二四句是想象与感叹。
真是 出神入化-诗中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