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头脑和眼界,怎么提升自己的格局思维和眼界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4-02-07 12:20:34

不说废话,总结了以往读过的20几本思维方法、大脑结构等相关书籍,再回顾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提炼出了这5个思维方式。

1、闭环思维

闭环的本质是你要给人一种确定性,交代给别人或别人交代给自己的事,肯定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它体现在行为上,就是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共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 沟通闭环:主动反馈过程,积极反馈结果。

② 能力闭环:能力与承诺匹配,既不盲目承诺,也不碰到挑战就躲。

③ 结果闭环:抱着对结果负责的态度,做到自己的最大极限。

这三种层次闭环的要求是逐层递进的。

你要做到能力闭环,就必然会做到沟通闭环,因为你只有不断地主动反馈,才会让能力更好地匹配承诺。你要做到结果闭环,就必然要做到能力闭环、沟通闭环,否则你就没办法对结果负责。

2、风险储备思维

风险储备是富人相较于穷人,大公司相较于小公司的巨大优势。

对穷人或小微企业而言,风险储备是一种奢侈,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宝贵资源,因此他们不得不在风险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以九死一生的做法去博很低很低的那么一点成功概率。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得主阿比吉特·巴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他们在《贫穷的本质:你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中研究出的贫穷本质之一就是:

穷人因为没有任何风险储备,不得不采取侥幸的心态与短视的行为,同时又因无法承担任何小错误所导致的后果,从而陷入贫穷陷阱里难以跳出

他们看到的穷人走出贫穷陷阱的唯一方式就是,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牺牲自己作为下一代的风险储备,但这种方式对付出的一代人而言又是多么地残忍呢?

因此一旦你有了做风险储备的条件,请万分珍惜,认真做好风险储备。

我从2014年底创业以来,最重要的经营原则之一就是确保公司的现金流在零收入的情况下,至少能维持6~12个月的支出,一旦低于这个警戒线,我就会千方百计地提前去筹钱了。

这也是你这些年来历经几次大的业务转型和今年的特殊情况,公司经营依然能够有条不紊的关键原因之一。

3、 有针对性地提高惯性思维的质量

无论你对惯性思维的印象有多么负面,比如思维局限啦、缺乏创新啦、顽固不化啦,你都无法摆脱它。

因为你的生理构造已经决定了,你永远也无法摆脱惯性思维。

虽然大脑大约只占你人体质量的2%。

但即使坐着不动,它也会消耗人体热量的20%,全身耗氧量的25%,以及消耗掉肝脏储存血糖的75%。

哪怕在发呆,你的大脑每分钟也需要0.1卡路里的热量,而当你集中精力进行思考的时候,大脑每分钟消耗的能量则是1.5卡路里。

而你每一次反惯性思维的思考,都需要大脑消耗更多的能量。

一旦消耗过多,就会出现心理学上的“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现象,你的自我控制力会大大下降,从而更依赖惯性思考。

如何提升自己的头脑和眼界,怎么提升自己的格局思维和眼界(1)

所以不要老想着去摆脱惯性思维了,而是转换思路:想办法提高惯性思考的质量。

就像大禹治水一样,不要总想着堵——堵狠了反而洪水更泛滥了——而是要顺着河道疏导,一疏导水反而就听话了。

那如何疏导大脑,让惯性思考的质量更高呢?

方法就是让更高质量的“框架”成为你的思考惯性。

举个例子:

同样接到一个推广书籍的任务,一般人惯性思考想到的可能是去微博推广、找公众号推送、在社群里发通知等等。
而我惯性思考想到的是,这次推广要达成多少本书的销售?要在多长时间内实现? 现有的公众号和社群在这段时间内能满足多少?是不是还有差距?如果有的话用哪些渠道补充最合适?

我的这个惯性思考框架就比上面的那个框架质量高一些。

4、元认知思维

元认知水平决定了你能否有效地评估自我水平,以及监控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

有什么高效方法,可以提高自我的元认知水平呢?

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 1、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

要提升对自我的认知水平,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构建出自己的能力体系。

这样你就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当前的能力、技能、知识是怎样的,在不同的领域分别有哪些差距。

如何提升自己的头脑和眼界,怎么提升自己的格局思维和眼界(2)

▼ 2、有意识地应用策略来学习

不同的学习策略在不同的情境下,学习效果会有天壤之别。

重复策略——比如反复背诵——在学习一门语言上有着独到的优势。

但在学习哲学时就不那么有效了,这时精加工策略的效果就远远好于重复策略了。

因此,你在学习时,如果能有意识地识别出自己正在应用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不同情境有意识地调整不同的学习策略的话。

那么你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将大大提升。

▼ 3、显性化监控、评测和调节过程

无论你对自身水平做多少评测,也不管你的学习策略多么有效,在真正学习一个技能或知识时,你依然会发生偏差。

因为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你依然没有能力完全认清这个世界的本质规律,以及认清你自己。

因此,在学习中你要刻意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测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及针对学习偏差进行调节。

这就是学习的元认知过程。

这个过程理解起来很容易,偶尔做一次也不难,但难就难在如何坚持持续去做。

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你压根就意识不到你没有在监控学习过程。

等你发现学习效果不佳的时候,学习时间和资源已经全部被消耗完了,甚至整个人生都消耗掉2/3了。

因此,你需要养成一个学习的自我监控、评测、调节的习惯才行。

5、从三个层次提升换位思考能力

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这事说起来容易,想做到却很难。

不过,我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从三个层次提升你的换位思考能力:

第一层:知不知

很多时候,你并不是不知道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而是意识不到自己其实没在换位思考。

有两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醒自己:

1)在醒目的地方做提醒标识

比如,在座位的隔板上、电脑桌面上或者手机的日历提醒里记上“别忘了换位思考哦”, 经常提醒自己

2)每日做换位思考日复盘

比如,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做到3次换位思考,并每天晚上将这些换位思考的场景用文字再复 述一遍。

第二层:能不能

意识到了换位思考,不代表你就能做好换位思考。

要真正成为换位思考的高手,你得从两方面入手:

① 想人所想

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要光看对方行为的表象,要多思考行为背后的原因或目的。

比如,对配合的事一拖再拖的同事,可能并不是没有协作意识,而是因为领导给他布置了 优先级更高的任务,他没有时间来处理你的事。

② 感同身受

分析出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后,不代表你就能感同身受,因为你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人生阅历都各有不同。

所以你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深入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第三层:愿不愿

绝大多数时候,换位思考的本质还是为了自己。

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能更好地与他人交往,或影响他人。

所以当这种换位思考的行为,和你的利益没有冲突,甚至有利时,你是会很乐意去做的。

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后,你就不得不面临愿不愿意让利的问题了。

比如,努力工作5年之后,你终于等到了一个升职机会,但跟你竞争的一位同事家里很困难,更需要这个机会。

你能做到让利成全别人吗?

……

如果你能做到的话,你就达到换位思考的第三层水平,也就是“圣人”层次了。

----------------

我是YouCorer,专门讨论如何提升个人核心通用能力:思维力、学习力、人脉力。

以及解决工作三年以上的共性问题:晋升瓶颈、缺乏深度思考、知识不成体系、表达不清等。

欢迎关注@YouCorer,一起学以致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