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看一下,只能两个人看。”
跟着小魏挤进只能容纳两个人的石头缝里,他打开手电,一束光照到前方一块凸起的石头上。
“这里有条龙。”他说。
龙首
真是一个石头雕成的龙头。
“凿龙首蟠绕,前施几案,皆就石势镂成”。刚才提到的明代文献两次都提到了龙首和几案,说明都是利用自然岩石雕凿而成,且几案所在的岩石和龙首连成一体,在龛像和平台之间。并且龙可能只有头部雕刻出来,其余部分隐于几案和云气纹中,故称为“龙首”。仔细看,龙首西向张嘴,眼睛、牙齿、鼻孔、双角、胡须,清晰可见。下面这张线绘图更清楚。
蟠龙雕刻线绘图 绘图 张正佳
但如今所见,造像和龙已经断开,只剩龙头,中间被凿空了,被破坏了,原本龙应该是蟠在造像下面。
魏祝挺说,造像 龙的这种做法,在宋代造像中也没有出现过,宋代造像中佛像一般不配龙。“当然我们有一个特例,就是雷峰塔出土的龙座释迦像。但那个也是放进雷峰塔地宫的时候‘强行’搭配进去的,并不是说龙座释迦像是一个佛教的底座。”
总结一下,结合南宋和明代史料,这尊慧开大像应该是明代嘉靖甲申年(1524)僧人圆果雕造的,他又编造了一个南宋慧开自造像的传说故事,后人信以为真,流传至今。
“下面这个通道是什么时候被凿出来的,不确定,但云气纹是原物,一直保留到现在。它和龙头,是如今遗留下来的明代遗迹。这是一条明代的龙。”
慧开像龛目前没有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此处也插播一个温馨提醒:无门洞慧开像龛区域,目前暂不对外开放。
问题来了,这位明代僧人为什么要在慧开像下雕凿一条蟠绕的龙?
用我们现在的说法,炒作。正是因为慧开修行于南昌的黄龙寺,在黄龙山学的祈雨,黄龙的称号也带到了杭州,建寺于临安府黄龙洞。这条龙必然要雕出来。
乾隆信了
刚才,跟着小魏和老奚的推理,我们花了很大的篇幅考证了慧开造像的年代,一是造像的年代搞错了,二,自然这里也不是南宋的黄龙洞。
个么问题又来了: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认为它就是黄龙洞的?
反正乾隆帝相信了。
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来杭州,第一次来到“黄龙洞”游玩。跟我一样的视角,看到这尊慧开大像,他被深深震撼了。
规定动作,必须写诗。
回去赶紧写了一首《黄龙石佛诗》:
谁施月斧开山石,相好庄严调御人。
倚壁恰看飞四柱,真成一笠盖金身。
乾隆丁丑二月御笔
我们走到洞背面的巨石崖壁。266年前,这首诗刊刻于我们眼前的这块崖壁上,体量巨大。
洞背面的巨石崖壁
这是一块横长方形的嵌碑,碑高150厘米,宽250厘米,气势磅礴,是乾隆帝在杭州的最大诗碑遗存之一,上面共有8行行书,字径20—30厘米,印文为阳文的乾卦图案和“隆”字。魏祝挺推测,其体量巨大的原因,应该是为了配合慧开大像的体量,同时表达乾隆对慧开大像的赞叹之情。
但我们眼前,原物已不再,而是当代历史学者林正秋撰、郭仲选书的慧开生平事迹文字。
魏祝挺说,原碑毁于20世纪60年代,仅有民国时期的旧拓本存世,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去年在西湖博物馆的“湖山镌永”摩崖展中展出过。而现在的摩崖龛重新嵌入了当代人书写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