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地的外循环与内循环 ©URBANUS都市实践
△ 轴测图 ©URBANUS都市实践
这就导向了一个和而不同的分布式空间设计策略:
1. 项目整体上呈现一气呵成的格式塔体系;
2. 每个段落都有各自的主题,且不同环节之间的转换有新的精彩;
3. 因地制宜,用抽象和具象的方式,显影出前人为此地树立的场所精神;
4. 润物细无声,在人们不经意之中默默完成克制的改造。
设计 | 尊重遗产的最少干预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最少干预,尽量以遗产本体为主角。但随着功能和时代需求的改变,干预是不可避免的。最少干预不等于不干预,只是有原则、有策略、有标准、有技巧、有效果地干预。
对于遗产本体,首先需要意识到:遗产是一个客观的存在物,使它持续存在生命力是遗产改造的第一要务。最少的干预是指有效地使已经失去功能的遗产自然而然地在当下生活中获得新生,因此没有必要去剔除那些不影响新使用功能的要素,即使它们在新的条件下并没有使用价值。要有包容的态度。
△ 改造前架空层 ©URBANUS都市实践
△ 添加新的景观平台的同时保留旧有的铺装,表达出有层次感的历史 ©曾天培
这种态度对位的是对遗产的价值认知。要改造的老建筑主要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改革开放初期明显的后现代印记,虽然建筑经初步修整显得干净整洁,但其形式已经完全不符合当今的审美趣味。
一个常见的冲动是去除那些落伍的檐口、柱头、窗扇的装饰。但建筑师认为,不能把今天的审美观凌驾于历史之上,有可能未来也会否定我们今天的审美。因此建筑师不仅将“非必要不改变”作为最少干预的原则,还要力求把那些历史体现装裱在当下设计的画框里。这种逻辑自然而然地衍生出“改造设计是‘一层一层历史的叠加’”的方法论:将当下置于历史的上层,但一定要露出历史的一角。
设计 | 激活园区的空间序列
本着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原则,离散的部件都在原来历史痕迹上被处理成独立的场景,再组装进一个复杂的整体,让游人在有张力的空间中体验变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