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空层平台 ©曾天培
校园入口广场的地景是教学楼的架空层,以长满绿藤的挡土墙为背景,挡土墙的石材还隐约透露出原设计师精心构图的图案。这是个可避雨和纳凉的积极空间,原有的地面铺装也很讲究。铺装图案是上世纪80年代典型的石材纹样,虽然现在看来显得过时和俗气了,但它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以及校友对校园的历史记忆。因此这个铺装仍然被保留了下来,但同时,设计师在其上又叠上一层约四五十公分厚、具有设计感的台子,并特意以不整齐的边界露出了一部分原来的地面。
新的地面自然要和原来的图案拉开距离。初始的方案是让背景的挡土墙石材翻折到地面,但建筑师发现即使去园区中拆一些挡土墙来使用,也无法获取合适的材料。最后的方案是用红砖来铺装,色彩既醒目,又有闽南的特色。红砖中又点缀了一些精心布局的石头,把闽南“出砖入石”的墙面做法用在地面,这既是对地方传统工艺的致意,又是把熟悉的做法转化为一种“陌生”的场景。这个图案可以理解为一种当下的图像志,与“露出一角”的上个时代的图像形成对照,表达出有层次感的历史。
△ 把闽南“出砖入石”的墙面做法用在地面,把熟悉的做法转化为一种陌生的场景 ©曾天培
面对广场的主楼立面不能进行改变,其基调是均匀的暖白色。而为人流提供导视系统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使用醒目的颜色。原建筑左侧有双重立面,设计将里衬部分一、二层的外墙贴上红色的陶板,并将一层室内也刷成陶红色。这样从前广场看过来,在浅色底景里,鲜明的红色跃然眼前,自然而然地提示人们进入红色的序厅。
△ 入口使用醒目的砖红色将人流引入序厅 ©曾天培
△ 序厅 ©曾天培
穿过红色序厅,便遇到原建筑两个体量交叉的转折点,此处有一个圆厅,厅顶是一个镂空的拱,厅内可以看到二层的接待室。这个圆厅的短支剪力墙非常可爱,外侧是石膏浮雕,内侧则有小天使雕塑。圆厅地面是彩色石材拼花铺装,颇具建筑建造年代的历史风采。时间在雕塑和墙面上留下的痕迹形成了独特的质感,这些历史包浆被小心地保留下来,与整修一新的周边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