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涨水时烟波淼淼,落水后河滩上遍布蚌螺。天长日久,风吹日晒,河滩上风化的蚌壳白花花亮闪闪,离老远就能看见。后来形成渡口后,人们就把这里叫作“蚌埠”,意思就是遍布河蚌的码头。
自古以来这里便螺蚌遍地。战国时期的名著《禹贡》中就有记载:“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规定泗水一带要向王室进贡磬石,沿淮的淮夷部落要进贡珍珠和渔获。而淮夷族聚居区就是今天的蚌埠一带。
从《禹贡》可知,在4000多年前,珍珠就是淮夷的特产,在那时当地已开始人工养殖河蚌,剖蚌取珠,制作装饰品,并向王室进贡。
早在7300年,生活在淮河两岸的双墩、涂山先民就采集食用河蚌。
市博物馆展品陈列中,蚌及蚌制品大量出现在双墩遗址中,双墩遗址出土发现的蚌类达19种。双墩先民根据蚌壳的坚硬特性,制作了蚌刀、蚌锯、蚌铲、蚌勺、等生活用具。包括在制作陶器时,把蚌壳碾碎成粉掺入陶土中,制作成质地更坚硬的夹蚌陶器。可见在很早之前“蚌”就与这里的先民生活密不可分。
蚌埠地处淮河两岸,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的中心位置,既有北方人纯朴豪放,又有南方人秀丽婉约,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淮河岸边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在本世纪初,蚌埠还只是一个"渔村古渡"。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逐渐发展成为皖北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
此后津浦铁路继续向南北延伸,形成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京沪铁路。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便利的水运得天独厚,铁路运输的便利和淮河航运的畅通,使原本渔村古渡的蚌埠商贾云集,逐渐发展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时至今日,蚌埠依然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全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京沪高铁贯穿蚌埠,蚌埠南站作为京沪线七大高铁站之一更是异常繁忙,是从南往北,从东往西的列车交汇点,并承担着周边千万人口往来出行。据统计每天有多达236条高铁运营列车经过,密度之高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