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繁衍出八个部落。公元916年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机在统一契丹八部后正式称帝立国。契丹人并不像草原上以前兴起的匈奴、鲜卑、突厥那样只是草原部落组成的联盟——耶律阿保机称帝实际上标志着契丹正由草原游牧民族向较为成熟的国家政权形态过渡:这一时期契丹人开始效仿汉人建筑城郭定居,与此同时契丹帝国境内也生活有大量汉人。
耶律阿保机命人用300多个汉字作拼音字母创造出了契丹文字。这一时期的契丹国以初步确立了对契丹等游牧民族同汉族以及汉化程度较深的渤海人分而治之的南北面官制度:治理汉人的官署设于皇帝行宫的南面,称南面官,其设置按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汉人。逐渐拥有自己的城郭、文字、货币、官制标志着契丹实际上已由草原游牧民族完成了向国家政权形态的过渡。
耶律阿保机在完善国家政权机构的同时也致力于对外扩张:契丹向东扩张到渤海沿岸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向西征讨党项、阻卜等部落,向北发展到了乌孤山(今肯特山)。阿保机的势力最西到达了今阿尔泰山一带。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病逝,其妻述律平宣布摄政。在述律平的干预下耶律阿保机钦定的太子耶律倍被废,次子耶律德光继承了契丹国的帝位。
公元936年中原的后唐王朝发生内乱: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耶律德光支援攻打自己的政敌李从珂,于是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南下支援石敬瑭,石敬瑭因此得以建立后晋王朝。公元938年石敬瑭按照之前的约定正式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幽云十六州中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位于太行山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