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悬殊。就像人与人之间,每个地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脾气秉性。从地理、历史到人文,长期积淀形成的差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听闻过太多关于北方的传说。什么"北方汉子彪悍豪爽"、"北方饮食粗狂豪放"、"北方的天高地广"……种种印象让我对北方充满好奇,尤其是陕西这个十三朝古都所在地,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
终于有一天,我踏上了开往陕西的车,满心欢喜地开启了向往已久的旅程。然而,现实狠狠地给了我当头一棒,短短一天之内,频频碰壁,甚至险些与人发生冲突。那一刻,我切身感受到,南北差异之大,远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
一、饮食差异:南甜北咸,口味大不同在陕西的第一顿饭,我兴致勃勃地走进一家面馆。不看菜单,直接向老板说:"老板,给我来一碗牛肉面。"谁知老板直接把一碗面端了上来,看着碗里白花花的面条,上面飘着几片葱花,连一点牛肉都没有,顿时傻眼了。
无奈之下,又点了几个小菜,每一样都咸得要命,就连一个普通的青椒炒鸡蛋,都被做成了咸豆腐的口感。吃得我直喝水,连味道都没尝出来。那一刻,我才意识到,陕西的口味有多重。
其实我早就听说,中国饮食的最大分野就是南甜北咸,但没想到差异竟如此之大。
南方人习惯了清淡鲜美,即使是川渝地区,也讲究麻辣中见鲜香,而到了陕西,感觉吃的是盐而不是菜。后来我才了解到,陕西人每天人均摄盐量达15g以上,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从小就养成了重口味,这种饮食习惯,外地人哪里能一时接受得了。
面对满桌咸菜,我顿时没了胃口,连下一餐去哪里吃、吃什么都成了问题。那种"食不果腹"的感觉,在陕西成了我挥之不去的梦魇。
二、言语不通:普通话在关中话面前不堪一击到了古城西安,我兴致盎然地逛起了回民街。只是没走几步,就被满耳"侬""哕""恁"搞得一头雾水。明明是在内陆腹地,感觉像进了上海的城隍庙,根本听不懂当地人在说什么。
向一位大叔问路,他一开口我就愣住了:"恁要去哪?从这哕一直走,拐到十字路口就到了。"大叔此话一出,我瞬间石化,这种浓重的西安方言,即使是外国人说中文我也能勉强猜出七八分,可面对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竟如隔着一层毛玻璃,话都听不真切。
更让人崩溃的是,即使我用标准普通话把问题重复一遍,对方也是一脸茫然,半天才回答道:"锅碗瓢盆哩!你说啥子哦!"
原本以为在秦晋豫等中原地区,普通话通行无阻,没想到在西安竟如此受挫。那种南腔北调的强烈反差,让我这个南方人顿时有些无所适从。语言不通,本就容易产生隔阂,更别提旅途中的其他交流了。
后来我才知道,陕西方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遗韵,加之受周边少数民族的影响,即使在南方人听来是普通话,和古汉语差异也很大,更何况我又是地道的南方口音,即便努力说普通话,在当地人听来也是一口流利的"洋泾滨"。方言成了横亘在彼此之间最大的隔阂,让原本亲切的旅程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脾性差异:南方人慢条斯理,北方人直来直去语言和饮食的隔阂还在其次,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陕西人言语间的火药味。在我们南方,即便议论他人,也会委婉含蓄一些,就算有不同意见,也会尽量绕个弯子。
而在陕西,人们的脾气就像当地的饮食一样,实在豪爽、直来直去,丝毫不给你面子。我还清楚记得,和旅店老板因为退房时间起了点争执,老板二话不说,脱口而出:"你这娃娃咋回事?退房时间咋能让你说了算呢!";排队买个肉夹馍,旁边大妈随口一句"你家里咋还有这么多人呢",都让我无言以对。
那种直白到近乎粗鲁的语气,在陕西却是司空见惯。讲话掷地有声、慢条斯理的南方人,在豪爽耿直的北方汉子面前,难免觉得有些受到了冒犯,甚至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