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小时候,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蒸糯米饭,打粑粑。那一段时日,家家户户轮流打粑粑,今天你家打,明天他家打,男女老少都出动,互相帮忙,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街头巷尾,起大灶,炉火旺,炉上坐着大木桶,大木桶里蒸着糯米饭。热腾腾的糯米饭飘香,打糍粑的声音此起彼伏,大人们相互吆喝,欢声笑语。
孩子们追逐嬉戏,四处撒野,跑这家蹭一团糯米饭,跑那家抓一个粑粑。刚做的粑粑还是热乎乎,软糯糯的,小孩猴急猴急咬一口,黏乎乎地粘住了牙,连忙叫“爸爸”,逗得正在忙乎的大人笑弯了腰。
小时候,打粑粑,真是一件快乐无比的美事呀!打粑粑的那些时日,大人们都变得温暖祥和,笑眯眯。孩子们如何淘气,大人们都不会生气打耳光。
因为老人们说,打粑粑是迎接新年的,是喜庆吉祥的,是要圆圆满满,开开心心的。打粑粑的时刻,如果生气哭泣,蒸的糯米饭是夹生的,做不出好粑粑,彩头不好,来年会运气差。
不知老人们说的是否当真?但孩子们确实是兴奋快乐的,到处是大人们的笑言暖语。去哪家,主人都变得慷慨大方,热乎乎的糯米饭和粑粑,任由你吃,吃得肚子像个圆鼓鼓的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