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奶奶在菜市场买了一条鲜活的大草鱼,她打算回家做一道鱼头豆腐汤,这个天喝点汤又鲜美又能暖暖身子,太适合了。老伴看她买了那么大一条鱼回来说:“网上说鱼头里面重金属含量高,不能吃,而且鱼肉里面刺太多,吃起来太麻烦了。”
黄奶奶觉得老伴这是胡搅蛮缠,自己吃了几十年的鱼,也没听说重金属高的事,她回了一句“爱吃不吃,不吃拉倒”就进厨房做饭了。
鱼头到底是“营养佳品”,还是“重金属收集器”?
很多人爱吃鱼头,不管是炖豆腐还是做剁椒鱼头都特别美味,但若要和鱼肉相比,还是后者营养更多。而且鱼头还会收集重金属,不宜经常吃。
不管是人工饲养还是生活在江河湖泊中的野生鱼,体型越大,生活的时间越长,体内越容易积蓄重金属,因为环境中本身就有一定量的重金属,鱼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吃小鱼小虾和水草,时间久了自己也会被“污染”。
尤其活在底层的鱼,检测出的重金属更多,经常吃对身体也会有隐患。但是,不一定就鱼头不能吃,要具体区分种类,有的鱼反而是鱼皮中的重金属比较多。
买回家的鱼,还能放心吃吗?
一般购买的鱼是人工饲养,生长环境和水质有人管理,不会轻易让水源被污染,而且这些鱼主要是长大后拿来销售卖钱的,不会饲养太久,基本上长到一定大小就被卖了、吃了,所以体内不会积蓄太多的重金属。
再者,大家不是天天大鱼的鱼头,一个月吃上一两次对身体影响不大,不要频繁食用即可。国家对水产有规范,含汞量不能超过0.5毫克每千克,大家从菜场和超市买的鱼通常会被抽检,所以,只要符合要求就不用担心了。
研究证明,吃鱼有这么多好处,但很多人没吃够
很多中老年人觉得吃鱼麻烦,万一卡住了要到医院才能取出来,所以平时很少吃。但是研究却发现鱼肉中的脂肪酸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不吃真是太可惜了。
《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坚持吃水产品,能从中获得较多的优质脂肪酸,虽然衰老一直在进展,但是机体会保持健康,认知功能、视力、心肌力量都比不吃鱼的人健康得多。
研究给出的建议是,只要不过敏的人,都应该适当吃鱼,有助于提高血液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让身体保持健康老龄化状态。
经常吃鱼的人,慢性肝病风险降低37%,这些鱼类的脂肪不会带来过盛的能量,所以不用担心自己会胖,也不用担心血液会变得黏稠,正因如此,吃鱼才能给全身带来好处。
每周吃两次鱼,总量在300-500克左右,这个要求其实不高,但很多人都没有达到。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数据显示,国人每天吃鱼仅23.7克,相当于一周165.9克,不到膳食指南最低推荐量,和世界水平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可见,在吃鱼方面,国人还需多多努力。
爱吃鱼的人注意了,四种鱼尽量少吃
生鱼片口感嫩滑,但是可能有寄生虫
寄生虫寄居在肝脏中,每天吸食胆汁,排出的分泌物会刺激周围的组织引发炎症,还会啃食内脏,不断增殖,诱发肝组织癌变。若出现发热、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情况,要及时排查。
咸鱼可口下饭,但是用盐量较多
用食盐能给鱼增加风味,保存更久,但容易也会破坏它的营养,增加钠含量,长期食用胃部大受刺激,患胃病风险增加,而且中式咸鱼已经上了致癌物榜单,还是少吃为妙。
油炸小黄鱼,热量过高
很多人都好这一口,它又酥又脆,但是裹上面用油炸过后热量比较高,最好少吃。用过的人最好倒掉,不要重复利用,里面的面粉残渣比较多,继续使用对人体是有害的。
被污染的鱼,有害物质较多
鱼的质量好不好,和它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生活在化工厂、农田附近,被污染的风险很大,若在这些地方钓上来的,最好不要吃。
中老年人要适量吃鱼,鱼肉是饮食的重要一环,能带给身体很多营养,不想鱼肉太多可以吃秋刀鱼、三文鱼、带鱼、鳜鱼、鲈鱼等,鱼刺都比较少,或者让鱼贩切成鱼片,吃起来非常方便。
整条鱼吃哪里、怎么吃,也有讲究,越大的鱼头越要少吃,鱼眼富含锌和DHA,但是毕竟量很少,不如直接吃鱼肉。鱼鳃不能吃,腥味重而且有害物质比较多。尿酸高的人要少吃鱼籽和鱼皮,想补充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可以吃鱼尾、鱼腹。
天冷了吃点鱼头喝点汤非常合适,鲜美的鱼汤闻着就下饭,胃口不好的时候不妨喝点,此外还能加入花椒、辣椒、芝麻增香提味,驱寒除湿,做法不同味道也不同,可以自己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