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要问起我们那个地方曾经最受欢迎的零食,我说出来是炒豆子,恐怕很多人会大失所望!
就这???
但它确确实实是当时乡下每户农家拿来招待的必须品,如果你上别人家,他给你端来一杯茶,他还是觉得亏待的。
所以,为了表示看重,就得炒上一碗干黄豆,再给你补上一杯豆子茶。而且那个时候忙于灶台的妇女,骄傲于自己炒的豆子又香又脆无黑糊痕迹。
素炒干豆子是一道简单朴素的零食,简单却并不代表敷衍。
因为,在那个不怎么宽裕的年代里,对方的炒黄豆材料,一半来自于他来年要播种的种豆。
人们喜欢把选好的优质黄豆筛干净,然后把盐放锅里炒热,放入豆子炒。耐心翻炒,炒出豆子粒粒没有烫痕,只有伴随着热度炸裂的痕迹。在发烫的盐粒下,爆开小缝的黄豆也散发着淡淡豆类的香味。
抓那么一小把,要么直接吃,简直又脆又香。要么就是将其放小搪瓷杯中,放入盐渍姜丝,白糖,芝麻等,开水冲泡。这一般是用来招待客人(每家放料不同)。
这样的招待方法在当时绝对算不上是敷衍,而是一种真诚与朴实。除了串门,还出现在曾经的婚礼上。
十几年前,母亲带着我起早搭车去参加一位亲戚的婚礼,早早来到主家。他们就给我们每一个到来的客人上茶,上了大概有三四轮。
我现在大约还记得,一道香元条(一种柚子皮做成的糖)泡的 ,一道是芝麻豆子泡的,还有两道有茶叶但是却记得不太清楚了。总之,茶水里少不了的就是豆子。
当然,那会年幼,参加别人的婚礼,喜欢热闹,爱见到很多人,爱收到很多的喜糖。
如今,我早没了当年漂亮的喜糖盒,却记得那道简单的豆子茶。
或许,这就是最简单的事物往往有时最深刻吧。
我也不是没追问过长辈,为什么要把那样一道简单的豆子茶水放在仪式里?
他们却说,婚姻生活就像这豆子茶,有姜有茶有糖,辛辣与甜都占了…
另外,那会豆子茶的功用也不止于待客与婚礼仪式。
朴实的乡下人,总信奉着豆子茶的好功效。要是哪家媳妇生产了,也少不得给儿媳泡上一大碗豆子茶,说是这样孩子就不缺奶水了。
哪家生完孩子后,就会等上一段时间(大家都是很识趣的,不会故意问生男生女),待他们公布喜讯后,再登门看望,拿点干果或者一点礼金表示心意。
我们姊妹总像母亲的尾巴,喜欢和她去各家串门,听他们扯谈。母亲总抱怨,自己像个舞狮的,走哪都被跟着。这种场景必然少不了我们的“陪同”。可能孩提时代总喜欢热闹。
少不得看她们这些已婚妇女们喝豆子茶,分享自己生育经的大场面。
谈着谈着,他们看到我,嚼着豆子,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出生的衍生“笑话”。
说是母亲生我时,一个贩卖豆腐的师傅,赶巧来到,赶着喜头父亲给他泡上一大瓷杯子的豆子茶。
师傅当然是欣然接受,但是看到豆子是傻眼了。热茶水泡发的豆子直蹦杯口,吃得他是欲哭无泪。
我描绘得不太搞笑,但是可以想象他当时有多“尴尬”,吃不完主家的东西又会觉得对不住人。
最后,他到底是吃完了,也完成了一单豆腐生意。过了很久,他没做豆腐生意了,排除完经营问题,我想他大抵是对豆类有阴影了吧。
…………
待我转学后,看到很多同学开始吃着其他的零食,那会上学流行“无花果”“蘑菇力”,想想自己有点“井底之蛙”的意思,但是还好,自我心理安慰道,本人已经从素炒黄豆晋升到炒豌豆粒了。
只是不知哪天,写作业无聊炒了半包豆子,一同收到了书包里。于是某一天,它就这么直生生地出现在同学面前。
我以为会听到什么我不爱听的话,相反他们并没有出现异色,而是抓了一把,嘴里咯嘣响,还不忘数落本人,居然藏着掖着。
也许是觉得新奇吧。吃惯了各种花样的零食,偶尔那么吃还觉得有意思。就像我在四川上学,和朋友去当地一家鱼火锅那,老板慵懒地给我们摆上一碟素炒黄豆,惊起我十几年来的回忆。
朋友还在说,难道你们那不吃这个炒豆子?
吃过。很火但是已经差不多退出招待食品行列了。
这事,我跟母亲提过。
母亲说,如今日子好了,哪家还会想拿这些东西做招待?
是啊。已经变了味道了。
现在,大家吃的东西多起来,好玩好看的东西也丰富极了,话也更少了,所以不会经常走动了。
就算走动,也是在过年的时候走家串户,有的人甚至通过果盘里的东西,偷偷猜测主家的发展。所以,采购摆盘年货好像就是一场实力比赛,人人表示我不能输!不能丢了体面。
体面是有了,但有些东西也在失去。
素炒干豆子到底成为了此地算不得什么上台面的东西了。往日真诚谈话的日子也变得互怀心思。
一切都变了。
曾经爱热闹的孩子也成为了喜欢安静的大人。炒豆子的老人家在锅铲声中消失在松山之中,有的人背上行囊离了家,久久都未回归。
有一日,我见到商场里,偶然出现的素炒豆子,想下手,却只能是摇摇头算了。因为,再也吃不出那种温暖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