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端午节前的日子里,我和文友在禹王山下的坡坡岭岭、沟沟岔岔屁颠颠地乱窜。谙熟本土文化的党申讲述禹王山的系列故事;摄影技术精湛的素贞,留下了禹王山一幅幅美丽的剪影。民间采风的时光呦,悠哉、乐哉!
香自陈年老艾来
忽然,就被一阵奇异的香气渗透了。那是一种浸润肺腑的馨香,氤氲在五月的山野里,和着浓郁的麦香,雾一般缕缕席卷而来。我们翕动鼻翼,那浓浓的香气中夹杂着丝许淡淡的苦味,虫蚁一样钻进肺腑,顿觉浑身舒泰,神清气爽。
这天是小满,太阳时隐时现,天空中间或飘洒着花针似的雨丝。在禹禹王山山下夏西村的原野里,我们的双脚被这陈年老窖似的香气捆绑了。
太阳钻出了云层,眼前豁然开朗。不远处微微泛黄的麦海中,葳蕤着大片人工种植的艾草,绿意醉人中,润肺的清香扑鼻而来。而那陈年的老香、苦溜溜的淡香、钻入肺腑的药香,是从哪里飘来的呢?!
人工种植的艾草
香气牵着我们,顺着一条新修的土路,逶迤进入一条山谷。一座厂房立在山谷里,走近了才看清是:河南一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贫特色加工车间。同行的文友平党参说,这座汝州市扶贫特色加工车间,目前招收贫困户家庭成员15人,学徒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熟练工可达3000元以上。加工生产的主要产品有:艾灸条、精细艾绒、沐浴粉、中草药香包、保健枕等。
这时,公司经理刘天才从办公室匆匆走来了,未及他介绍,香气就把我们拽进了车间。在艾香弥漫的车间里,目睹工人加工生产和包装艾灸条等产品的全过程,我们才对这些陈年老艾释放的奇香深信不疑。
包装年间
在艾香四溢的库房里,刘天才拿起一盒艾灸条说,这些“印象禹王山”艾灸条,采用纯天然的陈年老艾加工而成,疗效奇佳……
我忽然想起了孟子的话: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七年的疾病要用陈放三年及以上的艾条进行治疗。通常艾草保存一年以上就能称之为“陈艾”,而陈放三到五年的艾草治病效果最好。
刘天才(左一)介绍艾灸条产品
香自陈年老艾来,病从艾灸辛烈除。刘天才娓娓道来:“三年陈”、“五年陈”艾草,由于存放时间长,含在其中的挥发油较少,火力温和持久,穿透力强,效果好。而新艾含挥发油较多,气味辛烈,燃烧速度快,点燃后烟大,火力强,艾灰易脱落,可能会烫伤皮肤,而新艾的烟味也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陈灸施灸时火力柔和,灸感好,效果佳,新艾施灸时火烈且有灼痛感。陈艾热量渗透力强,能很好的渗入皮肤内部,而新艾穿透能力弱,通常热量只能停留在皮肤表面, 不能直达经络……
。
根植文化厚土中
1985年出生于禹王山脚下的刘天才,自幼吮吸着丰厚本土文化的乳浆成长。无论求学于东京汴梁,还是打拼于南国的土地上,家乡禹王山的故事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
禹王山又叫玉羊山、药王山、玉皇山,位于汝州市西北部,海拔884米,为汝州市西北部最高峰。
禹王山是一部传奇,禹王山是一部宝典。一山冠四名,名名写风流!
禹王山因传大禹治水时登临此山而得名。龙门未开,伊河堵塞成湖,经外方山与箕山中间地带流入汝河。此一片水域号称汝海,汝河水量增大称为“汝阳江”。而后大禹凿龙门,伊河经伊阙入黄河,不再流入汝河,汝河水量减少,因此就有了“打开龙门口,撤干汝阳江”之说(汝阳江是指伊河汇入后的汝河)。
一个成语“叱石成羊”成就其历史文化名山的地位。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记载:“玉羊山与柏崖山两峰对峙,中间荆水通焉。荆水源出于此,其在山之阴者曰金马泉。此山旧名金华,俗传,自黄初平‘叱石成羊’始改今名。州西三十七里,见八景。”
药王山因唐代汝州梁人孟诜在此山采药济民而得名。此人高风,官及凤阁舍人,掌管进奏,却不媚权贵。武则天赐银有假,他也敢揭穿。孟诜在神龙(公元714-—741)年间告老还乡,退居禹王山地。因喜好岐黄之术,与药王孙思邈神交已久。退隐之后,遂采集草药,悬壶乡里,并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各3卷流传后世。《食疗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食疗专著。后人为永世纪念孟诜,遂改山名为“药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