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肚肺煲的做法大全,酸汤肚肺的做法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2-11-25 16:21:48

原创作者:石寿贵

在湘西苗族,最大规模、最高等级、最长时间、最巨耗资、最多人员参与的祭祖活动就是椎牛了,椎牛又叫吃股脏,椎牛苗语叫做“能尼”。本篇虽为简术,由于历史根基较深,文化底蕴较厚,历来的误解较大,具体内容较多,占用的篇幅较长等等原故,我们只能将其分为三大篇来介绍给大家,即椎牛仪式简介之一、椎牛仪式简介之二、椎牛仪式简介之三。下面,让我们就对其祭仪的有关内容进行简要的表述。

七、仪式程序

椎牛大典大体包括以下26堂仪式:,下面,让我们把各堂仪式进行大体上的概述。

第一堂:将棍空(请师出坛)

巴代在接受各处祭主们的奉请之后,在出发去祭主家之前,得先在其家祖坛前烧黄蜡宝香请坛内祖师出坛,一同前往祭主家里主持祭仪,这一作法称为请师出坛,苗语叫做‘将棍空’。

第二堂:休足、封牢总(收祚、封牢井)

为了保证在祭祀期间不出差错和问题,使其由始至终都能吉利平安,因而巴代在从其祖坛出发去祭主家的半路途中,在四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找一避静处于地下挖一小土孔,祭祀术语称为‘牢井’。用诀法把在祭祀中可能出现的病灾瘟疫、是非口嘴、打架闹事以及邪师邪教用邪法邪诀操纵邪神邪鬼来进行扰乱破坏祭祖活动的这些因素全部封押在此牢井之内。

第三堂:龙爬(吃猪敬元祖)

吃猪所敬奉的元祖神名号叫做“拔浪竹岭,浓浪竹共。拔浪苟岭,浓浪苟共。” 意译即是“最古的女,最老的男。古道的女,老路的男。”据历代老祖师们所传,这就是造化发生世间万物的阴元素和阳元素,因为苗语有一词多义之说,对于所敬奉的这阴元素与阳元素神,苗师将其称为元祖神。

阴阳元素为世间万物之祖,造化发生一切,苗族椎牛祭奉大祖神,为的就是发达兴旺,因而在还没请大祖神“林豆、林且”下凡之前,先要敬奉这元祖神来为保佑主家大发兴旺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四堂:抱油葡(*黄牛)

在还没有正式椎牛之前,要进行很多科目(堂)的仪式(法事),如敬雷神、敬谷粟神等等,特别是在正式上客当晚要正式的请敬大祖科仪中的敬九呈九献法事,要用挂在祭主堂屋上方的两扛肉串的肉给祖神下酒,这些都要用很多的肉,这些肉就只有先*黄牛才够用。因而在当天举行完吃猪敬元祖神的科仪之后,便要向神灵交送黄牛,宰*后剥皮剐肉以作未椎牛之前这两天的法事中所需之供肉,故名为椎牛神坛所用之肉,苗语为‘尼莎油葡’。

牛*死之后,剥下牛皮,将四腿之肉割下如巴掌大一块的放入锅中煮熟,然后用竹篾串成五个一串的共18串肉分两扛挂在祭主堂屋上方的两根木扛上,牛肚片切成9个圆形的垫碗肉。同时,此前所有的相关法事所用的肉都是用黄牛肉来作供品的。

第五堂:西向(敬家祖)

敬家祖便是敬奉本家祖先,即本家高尊祖考妣祖先神,其位次排列于椎牛祭大祖,吃猪祭元祖之后,为本地域苗民祭祖第三级别。由于其神与户主家人的关系最为贴近,因而成为民间信奉行持最广泛,最普遍的祭仪之一。

家祖是本家祖先,其与本村寨祖先、巴代的祖师共同被看作是东道主神。信士举行椎牛大典,“林豆、林且”是大祖神,是信士所祭奉的客神,而招待这大客神的东道主神就必须是家祖、寨祖与师祖了,因此,在未奉请大祖神之前先来敬家祖,请其先来,供以吃喝,并嘱咐其要尽职尽责地招待好大祖神。

敬家祖的神坛设在地楼板上的火炉边尽头神壁下面。供品有块粑或个个粑和肉或者猪肚大肠及猪头上盖,白酒等。科仪有敬热粑,根基法事(请神),起祖先屋,献供,送神等五堂法事。

第六堂:出棍耸(敬雷神)

“出棍耸”即是敬雷神。在苗族人的传统观念中,雷神也是属于祖神之一,苗族人都把雷神称为“阿剖打耸”,即雷神爷。又有的传说蚩尤死后成为雷神,专司雷火,一旦天上打雷,便先有火光,有时还会焚烧森林。雷神好战,火归南方,管理其子孙们的孝敬公德、天理良心、公平公正等事,因而苗族在不通王化、没有官府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奴隶剥削,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直到当今。

敬雷神在主家门外的屋檐下进行。两边设有两桌,一为主坛,一为副坛。主坛九碗酒、九片牛肉、九碗长条形糍粑。此为敬雷神坛,其中七碗敬雷神七兄弟,两头两碗供祖师与东道主神。副坛五碗,种类如前,为敬龙神坛。其中三碗敬给龙神,两头两碗供祖师与东道主神。

第七堂:不青(敬日月神)

“不青”又叫做“不青他力”,即除怪驱煞之意。信士家之所以椎牛,也是因为其家有鬼怪、不安宁之故,因而在祭典中便有除怪驱煞的科仪了。

“不青他力”在主家门外的屋檐下进行。两边设有两桌,一为主坛,一为副坛。主坛九碗酒、九片牛肉、九柱糍粑,一升米上插利什。此为敬日月神坛,其中七碗敬日月神,两头两碗供祖师与东道主神。副坛五碗,种类如前,为敬钩愿神坛。其中三碗敬给钩愿神,两头两碗供祖师与东道主神。

第八堂:出棍弄(敬谷粟神)

“出棍弄”又叫做“他楼料弄”,意为赎找谷粟神的精灵,即敬谷粟神。苗族人尊重稼苗,认为五谷有其精灵,先人将其称为“归楼归弄”或“棍楼棍弄”。为了达到五谷丰登的愿望,人们就在椎牛祭大祖神的科仪中设有专门乞求五谷丰登的仪式,唯恐祖宗留下的五谷精灵撒落在前人的碗盘中、仓库中、田头地尾中、运粮途中、晒谷场中等处,如今要巴代的祖师们与信士的家祖、寨祖们与谷粟祖们一同把撒落的五谷精灵找回来,安奉在信士家的仓库中,以促使人们五谷丰登,有好日子过,也就达到了祭祀大祖之目的。

第九堂:沙酒(敬大祖巡察神)

主家要椎牛敬大祖神了,阳间做了很多的筹备工作。为了让坐在天宫的大祖神了解到这些工作的具体情况,巴代的祖师们去请大祖神专管巡察有关筹备事务的神员下到凡间主家来实地视察主人备办的酒肉供品。沙酒时,用大簸箕一个,内摆五碗水,内加几粒高梁。熟牛肉五片,摆在门前屋檐下,面朝东方,前摆香碗一个,巴代摇铃唱诵神辞。

第十堂:扑头(请剪纸神)

“扑头”请剪纸神仪式在户主的堂屋中柱下举行。用一张饭桌,上摆五沓钱纸、一升米、上插剪刀一把和利什、一盏青油灯、五柱糍粑、五碗酒和肉等,加上一碗蜂蜡香烟,一个竹柝,一个蚩尤铃,一副骨卦。巴代坐于桌前叩师请神,剪纸神下来后,即帮信士家人脱枷解锁“他苏他那”、留气加寿“周先周木”、消灾驱煞“休力油章”,然后敬喝供吃“扛服扛能”、嘱咐神“几卡棍”、交余供送神“送棍”、化财“窝头”完毕。

酸汤肚肺煲的做法大全,酸汤肚肺的做法(1)

祭坛一,作者石寿贵(中)在椎牛现场主持祭祀(周建华 摄)

第十一堂:封头尼(封纸束)

椎牛祭坛前有两束大长钱纸,一束插在摆有大鼓的上方,称为“头洽陇”即罩鼓纸;另一束插在挂有大锣的上方,称为“头洽炯”即罩锣纸。巴代为了防范椎牛祭典中不出任何问题,便将椎牛祭场中的这两束大长钱纸化为罩盖住整个祭场法物,使邪师及口嘴鬼拢不了边,从而达到维护良好秩序之目的。故在上客当天的中午之前要用诀法神咒来加持在这两束长钱纸上,苗语称为“封头尼”。

封头尼在主家的门外摆有锣鼓的地方举行。先将两束大长钱纸插于地下,在一小桌上摆一碗蜂蜡香烟、一沓钱纸、一碗酒、一双筷子、一碗肉、一碗凉水。巴代先于桌前绕纸叩师、敬送酒肉,然后在纸束边念咒用诀,造化圣水、造化纸束,然后用圣水喷在纸束上。如此三次之后,将纸束插于锣鼓的上方即可。

酸汤肚肺煲的做法大全,酸汤肚肺的做法(2)

拦门酒礼仪(周建华 摄)

第十二堂:当竹(迎大祖敬拦门酒)

栏门歌,在接客的时候,由几名姑娘(年轻妇女)用一木盘端上三杯酒、三碗肉、三双筷子在门边等候接待客人,表示恭迎之意,也表示慰问客人的路途辛苦,奉送客情贺礼等事。这里的客人指的是户主家的大舅二舅爷,其它客人次之。围场鼓舞歌,指的是在客人们酒醉饭饱之后,于主家的堂屋中,男欢女喜所对唱的一种欢庆喜乐的歌。栏门歌分为主人接客所唱的歌和客人对答所唱的歌两种内容。

第十三堂:沙卡、岔共尼(慰客、讲古老话)

上客当天,当客人们都到齐并吃过晚饭之后,大家聚在堂屋神坛周围,屋内屋外皆站满了人,此时由巴代或者族内一德高望众并善于谈今讲古的人代表主人向大家问好致谢,苗语谓之“沙卡、岔共尼”。

《古老话》是记录苗族历史与文化的诗歌体栽、口头文学。在椎牛祭祀大祖的仪式中,讲古老话是其主要的成份之一。古老话的内容从头到尾地叙述了苗族传说中的开天劈地、万物行成、人类产生、苗族迁徙、鼓社鼓会、蚩尤故事传说、分姓氏安家建园等情节内容。

《古老话》有多种,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分支的家族所处的各自不同的环境、时代背景和遭遇而形成各种差异,其篇幅有长有短。

讲《古老话》和唱《古老歌》在主家的火炉间与堂屋间的上地楼处排方下进行。在排方上挂一木架,在木架内铺上芭蕉叶,上陈米饭甜酒,祭供先人。讲《古老话》的巴代站在木架下面,面向众人,边讲《古老话》边不时用手摇几下木架,表示在迁徙中爬山涉水、从古至今,苗族人民在这只大乘筏船上团结在一块一路过来。

酸汤肚肺煲的做法大全,酸汤肚肺的做法(3)

祭坛二(石国鑫 摄)

第十四堂:把高尼(请神)

“把高尼”即是椎牛大典的总叙。其神辞表述了户主椎牛的日期、原因、许愿、各种供品和各类物质的筹备情况、报客、请巴代来家主持启建、请大祖神等内容。此堂科仪也为椎牛大典的重要仪式之一。

总叙仪式在主家的堂屋进行。用三张饭桌横着堂屋一字排开,在中间的一张桌上摆一扇磨盘,磨盘上摆一个垫锅篾圈、篾圈上摆一带耳的中号铁锅,在铁锅上用草扎一骑马人,用纸糊好,画好脸面,马的脚腿分别绑在两边的锅耳上,马头朝向地楼火堂一边。在上边的一张(火炉的一边)桌上摆一竹篓,用芭蕉叶垫铺,内装米饭甜酒。一边摆一把隔筛,内装一盘粗糠及包有蜂蜡的钱纸砣,以供香蜡师随时添加入燃烧香碗中。另一边摆一块木盘,内摆一钵米饭甜酒和一把勺子,以供酒师随时添加甜酒在桌上的九个碗中。中间用钱纸架一竹柝,好让巴代坐于桌前边敲击边诵神辞。竹柝的后面摆着用砖头垫铺燃烧着蜂蜡纸砣的香碗,三张桌子的边沿分别扑着九只碗。巴代居中,香蜡师居左,酒师居右。加上户主、母舅、妻舅、姑舅、女舅(亲家)、刀手(专司供肉)一共九人为陪神人共同围桌而坐。

第十五堂:袍纠散纠茶(敬九呈九献)

“林豆林且”大祖神的妻子和九个儿子受请下凡间之后,即敬入堂酒,又可叫做交生(牲)酒。先将原先扑在桌子上的九个碗翻转过来,叫‘得忙江酒’(酒师)用勺子舀上甜酒盛于碗中。东家户主则要披上背小孩的大崩(背被)坐在主人席上,手拿装水酒的牛角。当敬到第三碗酒后,便要‘爬葡’(即向祖神讨儿孙),到时,主人要接贵子。酒师手端木盘游酒,酒碗是放在新木盘上的,同时还要放一串肉,每串共有5片肉。每每游(敬)完一碗酒,酒师便解下肉串中的肉片,取出一个放在巴代面前,一个放在江昂(刀手)面前,一个放在江酒(酒师)面前,余下两个是舅爷和姑爷的。边屋的一桌摆一把筛子,内装酒碗和肉碗,肉碗上放一双筷子。每次在酒碗中加点酒和几颗抄熟了的肉。敬完第六碗酒的时候,要交鸡。敬第七碗酒时要加一碗酸汤一起敬。巴代坐在桌子头面向夯告一边,左手执铜铃,右手拿骨卦做道具法器。

第十六堂:送纠散纠茶(送九呈九献)

按照祭祀仪规,凡是神灵吃过的食品,不管其吃完与否,都要打包交送到神的家中厨柜里去,这样才算虔诚敬奉。这九呈九献一共要分三次去送。第一次送第一呈一献,第二次送第二呈二献到第六呈六献,第三次送第七呈七献到第九呈九献。送了第二次即六呈六献之后,要“沙侯”即放风,让大家休息一会,可以离席去方便一下,然后再回来坐席陪神。送第三次时,要打锣鼓,陪神人员要和巴代站起来。当送到大祖府大门时巴代要作放炮声:“嘣!嘣!嘣!”三响,表示威严隆重,然后再诵神辞。

送三次的神辞都是一样的,只要岔开其中的某呈某献的数字即可。送九呈九献用一块小布条去送,这块长条形的布条苗语叫做“提岭”,术语称为“送酒布”。

第十七堂:江楼江弄(播谷种粟)

送了九呈九献、撤去神桌供案之后,此时差不多已近半夜了。人们在堂屋中摆下大鼓,先由大舅娘来唱“萨开陇”即开鼓歌开鼓,后由二舅娘来接鼓。打一阵后,便由巴代头师边摇“蚩尤铃”、边“踱迁徙步”、边吟诵“迁徙词、播谷种粟”的神辞在前引路,香蜡师端装有香烟碗的筛子在后,二师在其后作边从筛内取种子边播于地下的样子,后面则跟随一长队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跳跃“迁徙舞、围猎捞虾舞、农垦舞、合鼓舞、团鼓舞”等,围绕大鼓走三圈后,巴代及香蜡师退下,由这些青年男女自己绕圈跳鼓,盘歌,对歌通宵达旦。

酸汤肚肺煲的做法大全,酸汤肚肺的做法(4)

跳鼓(周建华 摄)

第十八堂:涌巴高尼(复述请神)

巴代在引动青年男女跳鼓的队伍在堂屋中绕大鼓走了三圈之后,巴代便退下来吃宵夜之后,休息片刻,香蜡师便在地楼板上(度标夯补)摆一蜡香碗,巴代安起竹柝,在香碗前边敲边吟诵“巴高尼”即请神的神辞,再来奉请一次大祖神的妻儿,表示敬重。

第十九堂:高尼(系牛)

椎牛当天的清早,户主家的家族兄弟们便去门外坪场去栽牛柱。人门牵来水牯,至牛柱边站定。司肉的刀手用麻纯套好系在牛角到牛鼻之间的纯索,巴代将三束五色长钱纸分别系在两只牛角及牛尾巴上。巴代回到门外桌边,燃香绕纸,叩师化堂,藏身保命,敬酒献供。然后到牛柱边用神咒诀法封牛头,才让行家将水牯系在牛柱竹圈子上,这一系列的作法苗语称为“高尼”。

第二十堂:弄尼(椎牛)

“弄尼”即是椎牛,此堂科仪是祭祖大典中高潮时段的重要仪式,为祭大祖神祭典的核心法事。

椎牛仪式在主家门外的椎牛场内举行。牛柱栽插于场地中心,水牛系于柱中篾圈上,牛可以绕柱行走。介时,先要安排好以下人员:

1. 将主家门边所插的两大束盖锣鼓的长钱纸拿到椎牛场中,用两个人拿着站在巴代的两边。

2. 香蜡师端起内有蜡香碗的筛子;酒师左手拿着一个崩芦、肉装清水,右手拿着几穗高梁。

3. 母舅和妻舅两家各派出一名椎水,手上拿着梭标。

4. 司肉刀手带领几个内行人拿着一把斧头和数把刀具。

5. 主家的七、八名小伙子,手上各各拿有长杆挽扎的套圈;

6. 户主带着袍袱、主妇扎着围裙。

7. 以上人等跟随在左手拿着骨卦、右手拿着蚩尤铃、身着布条法服的“巴代雄”师徒的左右,在主家门前的椎牛场中站定。

8. 锣鼓仍在门外边敲打,如相隔较远则可移至椎牛场内。

9. 火炮地铳在场外鸣响。

10. 唢呐长号在场内吹凑。

椎牛仪式大体上分五步举行:

1. “扛吾尼”,即喂牛水。巴代摇铃口念神辞,由酒司将葫芦内的水及高梁穗喂给牛吃。

2. “吉柔头尼”,即用长钱纸在牛背上留福扫灾。将牛控制在头朝主家门口,尾向主家门外的位置上,主家夫妇站在牛头一边,当巴代拿着长钱纸由牛尾扫向牛头作“留气留福”(周先周木)法仪之时时,夫妇二人不时的扯下几张纸收进袍袱及围裙中以示得财喜富贵。

3. “修苟送尼”,即修路、交送水牛。巴代请祖师、用神咒和手诀清修从凡间上到天堂的路道,扫除一切孤魂野鬼、魑魅魍魉、铜刺铁钎、岩石土堆等障碍物,让送牛上天的道路畅通无阻,然后将水牛交上天堂大祖神府中的牛栏内。

. “吉旋牛尼”,即旋绕椎牛场。巴代在带领一行人,蹈“迁徙步”绕场一周后,到水牛身边用铜铃画椎圈,后让主家方的姑娘用锅底灰画椎牛人的脸,巴代从椎牛人的手中取回梭标,用诀法后又将梭标转发给椎牛人,椎牛人转场三圈然才开始椎刺。

5. “帕尼”,即分解牛身。牛将被椎倒时,主家方拿套杆的人将牛脚套住,待其牛头朝向主家大门口时将牛放倒。然后由司肉的刀手用斧头将牛头砍下,剥牛皮,分解四肢即可。

牛身分配:

左后腿归“头炯”母舅方抬走,称为“得忙吉子”。

右后腿归“二炯”妻舅方抬走,称为“度忙吉录”。

左前腿归“姑娘”姑舅方抬走,称为“得忙吉嘎”。

右前腿归“得拔”女儿方抬走,称为“度忙吉牙”。

前胸“报长尼”归巴代,颈项归刀手及帮忙人,牛背及连骨归其它亲戚六眷每处几斤,牛头归主家用来求大财。牛皮及牛头拿回主家堂屋“夫尼”合牛,牛杂用作“送棍尼”(送大祖妻儿)及“袍列善尼”(敬东道主神)。

整头牛就这样剐分完了,尤如远古人类上山打猎时期剐分猎物一样,被以主家为中心的血缘圈群体部落剐分得一干二净。

第二十一堂:袍穷尼、送棍尼(敬牛血、送大祖神妻儿)

水牛一倒地,主家的刀手便上前,用刀割断颈喉,用盆子接牛血,然后再伙同众人用爷头将牛头砍下,分解肢腿及牛身。

将牛血煮熟后,在堂屋内顺摆两张饭桌,将两碗牛血分别摆在两张桌子上,在碗上各搁一双筷子,没有酒的,还有一个香炉碗烧蜡香。喊刀手和香蜡师站在桌边陪着,巴代站里边,面向大门,左手拿骨卦,右手摇铜铃敬牛血。敬牛血时此二人各拿一碗游动表示敬供神灵,然后即送这大祖神的妻子、儿子们回府。

水牛归天,神灵也就送走了,只有信士的家祖、寨祖和巴代的祖师这些东道主神们留在后面,待合牛、送牛魂之后,再敬牛肝犒赏给他们,然后再送东道主神们回去。

第二十二堂:夫尼达(合死牛)

按照千古留传下来的规矩,牛椎倒并分肢切割后,又必须将牛的肢腿各部按其应在的位置合摆在一起,再给大祖神交送一次,谓之“夫尼达”。合死牛交送有两种方式:

其一、如时间尚早的话,可在椎牛柱下合牛交送。可不剥牛皮,直接开膛破肚,分割四腿,再合摆在牛柱下,牛头朝向主家,巴代站在牛尾一边合牛交送。

其二、如时间已夜,为了不影响客人回家,则可剥下牛皮,开膛破肚,分割四腿让其抬走。然后将牛皮牛头拿回主家,铺在堂屋,让牛头朝向地楼夯告一边,巴代可站在牛尾一边合牛交送。

合死牛时,在牛尾后地下摆一蜡香碗烧蜂蜡香,巴代站在其后用手诀、念神辞,先念将死牛合好的神辞,然后交送。

第二十三堂:袍列善尼(敬牛肝饭)

“能尼”椎牛又叫做“能起能写”,即“吃牯脏”。因为水牯的四肢四腿及牛肉皆被母舅、妻舅、姑舅、女舅及亲戚六眷们抬走了,只剩下牛的下杂、肠肝肚肺给主家方享用。主家名虽椎牛,但却得不到牛肉吃,只能享用水牯的内脏,谓之“吃牯脏”。敬牛肝饭以牛肝煮熟后切块摆在糯米饭碗上呈供。

敬饭的祭坛设在地楼板上的火炉边,与吃猪仪式中的敬祖先饭“袍列”相似。先在地楼板上铺垫一床新睡席,然后装满十二碗糯米饭一字排开,中间十碗一排,两头两碗内收摆好,饭上叉开插着筷子,每碗饭上的筷子中摆有熟牛肝两片。三碗酒,一碗卤汤,一个香碗,火炉边烧三柱线香,并摆上一沓钱纸。

敬饭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信士户主的家祖神(即祖公祖婆)、寨祖神(阿剖斗冬)、鱼神肉神(棍缪棍昂)、祖师神(棍空棍得)。人神大众喝酒吃牛肝,用牛肝下饭,进食用餐。用餐时,主妇们将甑子内的糯米饭捏成砣砣分发给在场的大众,谓之“吃牛肝饭”。

第二十四堂:送棍度标(送东道主神)

家祖神、东道主神、祖师神以及在场的所有人吃饱牛肝饭,肉饱酒醉之后,便要送神了。送神的内容大体分为四个部分:

一、送家祖回到家祖本堂,先祖本殿。

二、把祭场中的所有余供全部清扫包装交去家祖本堂,先祖本殿的厨房中去,并烧纸化财奉给先祖。

三、把祖师送回祖堂,把司肉神送回本堂,把寨祖送回村头寨尾之土地堂,烧纸化财奉给这些神灵。

第二十五堂:开牢总(开牢井放邪师)

在前第二堂有“封牢总”即封邪师的仪式,如今椎牛大典顺畅结束,巴代已从主家回来了,路经此处,便要打开原先封闭的牢井,放出邪师,让其自由活动。

开牢井在原先封牢井的地方举行。巴代用一瓶(壶)酒,一块熟肉,三柱香和一沓钱纸。先打开原先所填的泥土,取出原先所埋下的小纸砣,与钱纸、香一起烧化,吹气送以酒肉即可。

第二十六堂:巴代长纵(回坛敬师)

巴代把主家主持完毕椎牛大典仪式之后,拿得一些酒肉、糍粑、香纸等物回到家里。一进家门,放下行头,第一件事便是在家中祖师坛上的香炉碗内燃蜂蜡香,在坛前地下烧钱纸,奉请祖师回坛,领受供奉,然后才能去做其它事情。

介时,将酒肉等供品摆到祖师坛前的供桌之上,巴代边烧钱纸,边念请师回坛的神辞,通呈保佑,最后敬酒敬肉,嘱咐祖师安位守坛。

致于椎牛的连带仪式——用牛头求财则是客师“巴代札”的事去了,这里不表。

作者:

石寿贵,男,苗族,(1951—2022),花垣县董马库乡大洞冲村人。

本家祖传苗师“巴代雄”第32代掌坛师

客师“巴代扎”第11代掌坛师

民间正一道第18代掌坛

湘西文化研究会首届理事

巴代文化学会会长

州曲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学会蚩尤文化研究基地蚩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花垣县第七、八届政协委员

首届感动花垣十大人物

吉首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和合文化研究中心苗族巴代文化研究主任

长期从事巴代文化、道坛丧葬文化、民间习俗礼仪文化等苗族文化的挖掘、整编、译注及传承工作,颇有建树。传授弟子200余人。出版《苗族道场科仪汇编》、《苗师通书诠释》、《湘西苗族古老歌话》、《湘西苗族巴代古歌》等著作 4 本,累计700 余万字。表演巴代苗语电视节目30余期。2009年至2011年,《团结报》曾13次、《湖南日报》曾9次对其进行报道,《广州日报》《中国民族》也对其事迹进行过专题报道。

他曾获过国家级曲艺展演三等奖、州县文学创作文化贡献奖、研究会先进个人奖、省级优秀论文奖、政协先进个人奖、先进传承人奖等奖项15次。其巴代文化研究基地已建立起巴代文化的三大仪式、两大体系、八大板块、三十七种类苗族文化数据库,成为全国乃至海内外唯一的一家苗族巴代文化的单位。

石寿贵编著反映苗族文化主流的《湘西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是他历时多年追寻苗族巴代文化,投入30多万元,挖掘、译注、主笔编撰。《苗族巴代文化系列丛书》入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9年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套丛书共26册,字数达800多万,收图达1400多幅,可谓是一套“鸿篇巨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湘西苗族的历史渊源、天文地理、人文自然、伦理道德、饮食服饰、医药卫生、生产生活、发明创造、人际交往、文学艺术、音乐曲谱、生育繁衍、习俗礼仪等方面。

民间信俗(苗族“巴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寿贵的事迹和他在苗族文化的奉献在各种书刊、央视各频道、海内外各电视台皆有过多次报道。

(全文完)

版权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如需联系我们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邮箱地址:fmxx0743@foxmail.com

编辑/李艾家 周登友 黄沙沙

审核/尚欣 王向远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